数据时代,个人也需努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正在被数据所笼盖,未来我们可能将不可避免地融入数据的洪流中,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人人头顶都会出现代表着身份和特质的数据。人似乎已经毫无工作的意义,只需人工智能即可。
固然,不少人还在担心,像“阿尔法狗”那样的人工智能,即使在围棋这样许多人难以学会的领域,人工智能也依然能成功学懂,不需要人的指导,再给他输入了基础规则的知识后,经过三天的强化训练,他就打败了上一版本的能够打赢围棋高手的“阿尔法狗”。这样的人工智能,如果转换存在,那我们就完全没必要工作了人工智能能够胜任这些所有的工作。
事实上,早在201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学者就已经测算出,未来10年到20年,在美国702个工作种类中,约有47%的岗位危在旦夕,包括当下交通、物流的从业大军,制造业人员及臃肿的办公室行政岗位,还有保险销售,房产中介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不是什么新鲜的现象,很久以前,火车,汽车,飞机这样的技术发展就已经让我们解放了身体上的劳苦,我们引以为乐享受它们,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我们都坦然接受了这种改变。
但是人工智能不同,这种技术的发展似乎引发了更大的忧虑,因为它们在取代人类的大脑,医生,律师这些‘“高大上”的职业,人工智能似乎都能做得更出色,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工作可做呢?答案很明显,我们依然可以去做那些需要我们人特有的直觉灵感,与人际交流,感情交流相关的职业,这样的职业是人工智能所代替不了的。也就是说,在数据时代,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因为人与机器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人有感情,也许以后人工智能会拥有感情,但最起码现在,人类拥有的感情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人工智能固然减少了部分人的就业机会,但也能像之前的三次工业革命一般,只不过从解放我们的身体到解放我们的头脑。就现在而言,我们还不必担心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会将人类全部代替。因为他们现在还无法脱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