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2】让数据懂你却不认识你 王佳辉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总是感叹“现在我连隐私都好像没有了啊!”是的,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先不必说身高、体重用数据表示,就连心理健康都可用一连串的指数显示出来,在时代 面前,我们似乎成为了一名“隐形人“。
但其实不然,虽然大数据时代下的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到成百上千个数据,但这些数据只是懂你,实际上并不认识你。
首先,目前我国已采取多项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比如说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的第76条明确规定了“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它从法律上规定了受保护的个人信息范围。不仅如此,《宪法》中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刑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如此严密的法律的保护下,我们无需担心 自己的隐私轻易被他人窃取。
其次,许多公司都采取了保护个人隐私的措施。先从大家比较熟悉 的QQ、淘宝说起。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旦涉及个人信息的软件都会有个人的帐号与密码,这正是现在最普遍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措施。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一般上市公司都会设立以下制度:员工接触商业秘密“同意”规则、核心人员保密培训考核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官、商业秘密记录管理制度、内部人员监控制度、安全应急机制等。因此,当我们在上网时,有关我们个人隐私的一切数据都会被公司良好的保护。
最后,个人隐私最后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的社会,为了吃到外卖,必须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与家庭住址让渡出去;为了打车,必须把你所在的实时位置让渡出去;为了看病,必须把自己的病历信息让渡出去;为了看自己喜欢的资讯,必须把自己的浏览记录让渡出去……这些表面上都透露了自己的隐私,但为什么这些行为不违法呢?因为用户知情,并且允许。我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个人隐私,但极少人知道个人隐私的含义。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个人隐私是公民主观上的认识,客观上并没有规定哪些为个人隐私,决定权都在自己手中。
那么,作为公民,我们可以如何从生活中保护个人隐私呢?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单据、票据,对自己的账户和密码时刻具有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特别是现在网购流行,我们要注意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丢垃圾时注意要把快递单撕掉。
在多方的保护下,我坚信,纵使生活在大时代下,我们也能让数据懂你却不认识你。
王佳辉
东阳中学高一(3)班
指导老师:高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