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5题科技神话(徐黄嘉怡)
世间就有一个正在思考的人,可能过去还会有千千万万个,这个人现在正听着蝉鸣。窗外的蝉不知疲倦地高歌,颂得凄惨悲怆,却又声声有力。我静静地当着一名听者,我听它的歌声,它好像在讲述着什么——那好像花蕾在不断绽开,墙间杂草丛生,宇宙在不停膨胀,其中的我们在历史的滔滔巨浪中长鸣,跟知了并无两样。
这世界瞬息万变,日新月异。动物世界于短短千万年间便有数个种族灰飞烟灭,人类世界在仅仅弹指一挥间便经历了数次文化技术大革命。如此多的变化,构成了后人所接触的历史。而历史中,必有相似之处,就像鸽巢原理说的那样,不管有多少可能性,总会有相同。
华夏民族的思考者有多少啊!像我们一样,了解上至上古神话,下至历史巨细的又有多少啊!我们的喜怒哀乐,多少都和前人相似,更令人吃惊的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历史本身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自己又不仅仅是那段历史。我手边的手机不停地在响,提醒着我世界时刻在更新,而知了不停地在叫,又好似一个时代悠远的收音机回放着千万年的风雨历程。在数不胜数的人里,唯一让我特别的是,我生活的时代,已经出现了科技。
时代有相同,时代又有不同,这才是时间的魅力。这段思考,又把我带回了现在。我们的时代,又何尝没有神话?
我们正用时间谱写着一部“科技神话”。
希腊神话中,宙斯给了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而潘多拉在好奇之下打开了那神秘的匣子,牵连出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痛苦与幸福。其中,最可怕的是让我们都笼罩在恐慌中,就像薛定谔的猫一般被囚禁在黑暗里的那灾难——战争。而这潘多拉的魔盒,是我们人类自己打开的。
人类先前发现了分子原子,再到更小的核,最后通过不断试验和验证发明了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以让自己的国家在战争中立足。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建议罗斯福赶在德国之前把核武器造出来,是希望自己的国家不会遭迫害,在战争中免于失败。这个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更深层次的伤害接踵而至,世界陷入了恐慌。
这么多人死于核弹攻击,无辜的人命就这样丧于核武器手下,就如潘多拉打开了宝盒,里面飞出的却是疾病、痛苦、不幸。自从人类开始运用核武器,我们就已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人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想要关上这个盒子,签定条约、大力宣传,最终把盒子暂时合上了,世界在威慑后渐渐恢复了和平,潘多拉出了一身冷汗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而如今,科学家从核武器里看到了更多,他们发现了核能量的潜力。于是,我们现在有了受控核聚变:在一定约束区域内,有控制地产生并进行轻核聚变。它极有希望能够成为人类理想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成为人类美好愿景的其中一个载体。潘多拉最后,放出了那宝贵的希望——恶魔滋生后的美好,它轻轻地飞了出来,走向了世界。
中国古代神话中,天地间苍苍茫茫,只有女娲一人。她感到孤独和寂寞,便随手抓起了一块泥,仿照着自己捏成一个人的形状,放到了地上,这块泥便变成了一个会走动的人。“造人”,这个玄乎的事,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亲手做到——只需要只要拥有一台3D打印机。
3D打印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很神奇。只要在电脑里建模,打印机便会一层一层地打印出一个立体的真实模型,甚至和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没有什么两样。
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真实的汽车、美国的合法枪支、人造肝脏组织,甚至是心脏。科技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我们的预期,数字、机械的潜力更是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3D打印在未来可以用于医药、商业、机械、科研等领域,就如女娲随意地捏好一个泥人,吹一口气,人便活过来了一般轻松快捷。
也许,在3D打印技术渐渐普及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造物主“女娲”。
北欧神话中,海姆达尔一直守护着美丽宽阔、通向八方的彩虹桥。这座“桥”沟通了现实和科学家的梦想,它的名字叫做高温超导体。
方便快捷、应用广、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锻造出了真正的“彩虹桥”——高温超导体,在这个领域中,两度诞生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超导体上世纪就被安在移动电话的发射塔里,而未来它一定也会有更多用处,必将有更多人,在海姆达尔的指引下走上这座“彩虹桥”。
神话引导了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古代人民。他们信奉神话,尊崇神话,不仅用神话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更以其为信条,步步前行。
我们如今生活在发达的现代,很多人不再相信神话中的神魔鬼怪。但不可否认的是,神话往往能够赐予我们力量和希望,现今的“科技神话”也是如此。看起来遥不可及,实际上我们都是科技的受益者,我们都深爱着神话中的这些主角。
窗外的鸣蝉还是悲凉地高歌着,灿烂的光圈已经落到了书桌上。我突然想起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再把梦变成现实。”梦想,从理想,从神话开始,在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前进中成为现实。这部神话,等着我们用青春谱写更多的篇章,而这一部传奇的科技神话,定也会在未来代代相传。
杭州外国语学校 初一(2)班 徐黄嘉怡 指导老师:王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