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2】 万物互联,科技“上帝” 黄锬楷
以前,人们信任上帝,是愚昧。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怎么可能!自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哲学家尼采断喝:“上帝死了!”宣言脱去人那无形的枷锁。这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人们由此走向新时代。
如今,人们追求真理,是科学。科技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带来生活幸福。可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人们重新创造了“上帝”。“上帝”面前,其真正做到了无所不知,人们无所隐藏;“上帝”面前,人们只能遵守规范,否则引来的是人肉搜索、网络谴责、道德绑架等网络暴力。这无疑压抑本性、缩小“自由”。人们重新戴上枷锁。
诚然,万物互联时代,身边的一切物品都因接入网络而具有丰富功能,但隐私不再!一切在这“ 上帝”面前无所遁形。但有光明就有黑暗,现在全是光明并不意味着好。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道德的教化。无论性善恶与否,是内心之善规戒着我们的行为,警醒着我们的内心。正因为有着“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黑暗存在,才有杨震却金的正直与坚守;正因为有着能当“漏网之鱼”的侥幸心理,才有罪犯自首的担当与知错就改........所以,有着黑暗的对比,人性才会熠熠生辉。但被科技的“上帝”取代了道德后,人们行为考虑的不再是内心而在于他人的判断,人们如同被驯化的野兽循规蹈矩,这又何谈“人”呢?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书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啊,人性的高尚与尊严皆表现于此。
人,不仅有形体上的美,还有人性之美,能够如邹忌那样自我思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能够有李白的自强不息“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能够像孔子般坚守自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性之美,皆美于此。笛卡尔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只有在“我思”时,我才存在。这更是强调了个人存在。
那么在“上帝”面前,不仅是“人”,还要有个人的存在。世界上没有两朵相同的花。《未选择的路》中谈到,“但我却选了另一条路,它芳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人们面临相同的问题作出不同的选择,方为个性。就像所说的“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选择后的无怨无悔与坦然对待,这是幸福的回忆。对我而言,一个被别人批判对错,决定好人生的未来毫无意义!我们需要个人的存在。
“上帝”会面临吗?这是个问题!但我相信,道德能比上帝做得更好!即使“上帝”再临,相信人性、相信个人,我们能再次杀死“上帝”。脱去那无形的枷锁,人们在智慧上本就多么像一个天神。
黄锬楷 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1)班 张慧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