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的那边
女教师是从省城来的,搭了十天的绿皮火车,到项村做知青。一行几人下了火车,拖着鼓胀得好像随时要裂开的包,找着路牌,看上去很是精力旺盛。
“刘村、周庄……项村!”小胡盯着路牌,目光停留在项村,眼中闪出亮光,“我找到了!”一行人边走边聊,一路欣赏着小路旁盛放的油菜花,油菜花的那头是项村人的母亲河——项河。透过油菜花点点的黄,小胡隐隐约约看到朦胧在暮色中的河流,像一条灰白相交的绸带飘在天际,雾蒙蒙的空气铺在河上。小胡竟觉得这河密不可测,胳膊上起了鸡皮疙瘩,对它的底细万般好奇。
经过村长的分配,小胡缓慢地走向项明一家的屋子。夜色深重,她踢踏着几粒小石子,一袭长发随着玩弄的步履,丝丝摆动,在肩后俏皮地摇摆。她好奇着,憧憬着。
轻敲项明家的木门,一家人立刻拥了出来,突然又担心过于热情的方式吓坏了来自省城的文艺知青,赶忙向后退了几步,凌乱的脚步调整耽搁了些许时间。几番过后,隔着门槛,小胡和一家三口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小胡的脸上早已泛起红晕,浸在夜幕中,项明看不大清,倒是儿子项成仔细地看见了。
项明打包票:“小胡你放心,住在我们家的时间,包你吃好,不让你受苦。”想了想,他又补充道:“这家伙话不多,脾气又倔,教他读书真是辛苦你了!”项明指了指身边的项成。项成已经十三岁,跟父亲差不多高,只是还没有项成壮实,眼中透出叛逆的倔强与不屑。他昂了昂头,这是在宣示着他项成的主权,有意让小胡注意到。
在这个家里,项明和老婆都没有读过书,听说有知青要来,连夜赶到村长家,要求分配个知青到他们家,教项成读点书,为项成谋条出路。事与愿违,项成这孩子,偏偏不愿意读书,殷切的目光就投向了知青小胡身上了。
小胡追着项成来到他的房间,带上门,新装的白炽灯打开了,只是屋里也不是那么亮堂。项成坐在木椅上,玩弄着小刀。二人沉默,一时无话。突然项成打破了寂静,“你想去河边转转吗?”正中小胡下怀,早在傍晚就生出对项河好奇的小胡,干脆利落地答应了。
二人潜出项家,吸浸这夜空下清新的空气,来到了项河边。坐在油菜花旁,脚边淌着河水,小胡开始向项成说着读书的乐趣:“读书其实很好玩的,不只是背点书这么乏味,举个例子吧,读了书,你会知道各个诸侯是怎样打仗的,会知道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可有意思了!”项成叹了一口气,终于吐露了心声:“其实你说的我都知道,我也想读书,可是你知道吗?我不是他们亲生的,我是他们从这条河漂下来的篮子里抱来的,我很感谢他们,但如果我要读书就要学费,那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他们俩挣钱,难啊,抚养我长大已经很不容易,我不想要他们再为我开销额外的费用……”听着听着,小胡哽咽了,她拍了拍项成的肩膀,告诉他以后她都会认认真真地教他读书。
在河的一侧,二人并排坐着,脸上流满泪水,只是静静地望着河水,直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