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4+一条隐秘的河+沈文恺
一条河的隐秘
桌上一块小石头,上面还有一点青苔。那是老爸从山里拾来的。给我的时候,一脸的神秘。
摆在案头,做作业时偶尔抬头,和小石头对上一眼。
某一天,我正为一道数学题烦恼着呢,蓦地,有个声音在耳边回响:“原本我在那条河底静静地躺着,山涧和雨水终年侵蚀。身子渐渐浑圆,又有一番机缘分,却不料还是浮现在人世间。唉——”
毛骨悚然,我的头皮有点发麻。哪来的声响啊!四顾房间,没人啊!眼睛怔怔地盯着桌案上的东西。难道是这块石头?
这块石头也没有什么特别啊。
忽然,这块石头消失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奔涌的溪流,在两山之间的山涧里,在平缓山丘的杂树间,窜入山脚下的东阳江,隐而不见……
奇怪啊,这是怎么回事?有点蒙。
忽而又传来一阵琅琅的读书声,“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定睛细看,却又不甚清晰,隐约可见山林掩映屋檐白墙,正门上方显出“书院”二字。
书院?大概是私塾之类吧。什么时间的事啊?
一阵喧嚣传来,一伙人蜂拥而出,沿着溪流溯流而上。后面几位所着衣冠与之前奔跑而去的甚是不同,想必是私塾的先生吧。
目光随着几位先生流转。书院的东侧,山体敞开,蒿草蓬生,有山涧溪流。目光可及上方,有一处断崖在阳光下矗立。可能是百年山水冲刷的缘故,河床大块大块的岩石匍匐在地。奔流的溪水冲刷着河道两旁的岩石,隐约可见微小的鱼儿在晃动。满眼的菖蒲,在水里,在石上。
几人绕行二三拾米,一处矮小的断崖映入眼帘。层层叠叠的错落的岩石之间有山泉水自上而下。想必在雨水充沛的季节,瀑布的声响会传到书院。
一道三五米的裂痕呈现在眼前,几人攀援而上。右侧的陡峭的山体似断裂或被冲刷一般,鲜有苔藓之类,倒是山岩高出,还有茂密的杂树。左侧则是斜坡,砂石土质,一些蕨类生长在低洼处。斜坡的树木不大,有的根系都裸露在外面。
再往前续行十余米,便见到了刚才蜂拥而出的私塾弟子们,聚集在两侧断崖边的山石上。见到老师来了,齐声道礼。一块约一米五宽的石块卧在溪水之上。几位先生走上横卧的大石块,指点着山峦风貌不知云何……
倏儿,又有诗书吟诵之声入耳,“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山涧回响着“之乎者也”之音,抖落了崖壁上松散的石子,息列索罗地滚入溪流中。
一声“唉”,扰了眼前的景象。我知道,肯定是眼前的小石头。河失了影踪,你裸露在山野。大儒已逝,音迹留存,可已无法述说。
“喂,小石头,你唉什么啊?”
“……”
“不吭气啊。有什么委屈啊?”
“……”
嗯?闭关了?一缕仙魂飘散去了?
你以为你是谁啊,自以为听了许多名家大儒的教诲,就不是石头了?你在恼不成石精吗?
名家大儒,我忽然有点恍惚。是有那么几个来过东阳的。这块小石头还真有点机缘啊。这块石头是否聆听过大儒当年的讲学?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大儒漫步山涧,盘坐大石之上,与众弟子论道释理的场景。
一水长流无古今啊。书院几度修缮,八百年前的荣光似已隐匿。而今,河已不在世人的眼中流淌,那条河何时湮没在历史的烟雨中?内中有何变迁隐秘?恐怕无人悉知。
虽说,那河已不在世人的眼中流淌,可是出自山涧的这条河,却滋养了这一方水土。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二三拾家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东阳人。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16)班 沈文恺 电话:15988545988 指导老师:郭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