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5题】想象之道(陈佳艺)
想象之道
古往今来,想象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远古时代的神话,这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力的斗争和理想的追求;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这是人们对真假美丑的定义;近现代的科幻作品,这是人们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
的确,想象是人思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一生,就是想象力被执行后所到达的限制。我们记录下那些触动自己的灵感 、想法和异想天开并创造机会去实现它。一点一滴,汇成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
文学之水深不可测。数千年来,优秀的文学作品代代相传。品读唐诗宋词,感受音韵之美,借寥寥几语,乘着诗中的景物展开想象。古文不如通篇白话通俗易懂,往往需要我们“咬文嚼字”,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身临其境。这时便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千几百种的想象都是可取的。比如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表面上像是单在描述西湖之景,但却是杨万里规劝林子方的政治诗。
想象为创作提供便利。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等,就需要将想象发挥到极致。也许在成千上万次的想象之后,才有在世人眼前完整超前的作品。没有毕加索奇特的想象,没有他对绘画形式的打破,西方的绘画风格就难以快速从平面走向立体。可以说是毕加索出格的想象打碎了经过千年发展的艺术,给出了艺术的另一种定义。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即使是这样,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随意从众,你口中的“真理”也能引起巨大的轰动。中世纪时以地心说为盛行,布鲁诺却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因此,他被宗教判定为“异端”烧死在广场。他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他的精神和他所捍卫的学术都被后人所承认和铭记。
通向真理的探索之路,必定是溯流而上,道阻且长,我们无数次向前方的迷雾中抛出石头,期盼着能得到一声回响。
生活是多方面的,处理不同问题需要不同方式的想象。
都说人是感性的动物,生而为人,就免不了与人交往、处理情感。有人说,过分繁杂的想象容易被世俗表象的东西所左右。在面对繁复冗杂的人际交往、一件件让人忧心的烦恼时,可以从多方面去想象事情的本质,做到“以道观之”“以物观之”“以俗观之”,但也要警惕过度解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能仅凭自己的想象定义别人的行为。
“未经审视过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过度审视的人生则没法过。”其实过多的想象就等于没有想像,因为很多想象都是不准确的。应该理智地应对复杂的时代,不要被其裹挟。诚然,现世困难,只怀单纯的想法,毫无应对又容易陷入困境。凡事所谓中庸之道,恰到好处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简单的想象,还是几千、几百种想象都是为人们服务。
慎用想象,善用想象,为心觅一宁静之地,为事寻一恰当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