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4】河流 单周越进
滴滴清水,汇以成流;丝丝细流,聚以成河。
人类的祖先是河流的忠实拥护者,埃及人将尼罗河奉为信仰,我们则将黄河视为母亲。四大文明古国无不是依河而生,恒河孕育了古印度,黄河孕育了古中国,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而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如果说人类在大自然中也同河流一样有一个源头的话,那我想就是其本身了。
我们从小依赖河流。当我们尚是孩童之时,父母纵然是不会让我们太靠近河流的,但已自然地学会戏水;小时候下雨天总喜欢穿着雨鞋到水洼里乱踩一通,没有过多思想的孩子体现的是本能的冲动。屈原的投江,有如落叶归根,难道不就是因为他认为河流是自己的归宿吗?我们之所以将黄河称为“母亲河”,难道不是因为那是我们中国人的血液开始流淌的地方吗?
一条河流,一个文明,一道风景,一丝哲理。
河流是大自然的血脉,河流连接着这世上的一切。“水往低处流”造就了河流与山草树木最大的差别——流动。一条河流的出现给原本静的事物富有动态美,给原先死气沉沉的周遭平添了一缕生机,进而使整个世界“活”了过来。也正因如此,没有一座园林不在其内引入一道河流。
河流亦有浊清之分。清者,似深明大义之人,大义凛然心中自有一番天地,看似宛若无物,直视浅底,自成一方天地,鱼虾皆可飞翔于其中。日本的神社流传着一种习俗:负责侍奉神明的巫女参拜前要以河流清水以净身,进而洗涤污秽的心灵。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呢?望着清澈的河,烦恼亦会被冲走。
浊者,似那隐而不发的谋士,潜藏于鄙陋的外表之下,如飞沙腾天,污迹点点,深不可测。文人不能理解其内涵,其美在于一个“势”字。想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磅礴壮阔的场面,唯有浊流方与其相称,声势浩大,如雷贯耳。河流的力量,犹如我傲立于江中之石,纵使惊涛拍岸,也岿然不动,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当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探寻一条河流的隐秘,河流自然愿意将她的智慧交予我们传承。
虽然有“水滴石穿”的典故,可单言水者怎了;海洋纵是波澜壮阔,大多也只能令人望洋兴叹;博览诸多奇篇异赋、名言警句,颂赞河流者不计其数。既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般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亦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般对青春的悔恨;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傲然不屈;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壮志……源自于河流的哲理,其本身也如河流一样源远流长。
河流不仅带给我们视觉的盛宴,更带给我们心灵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网上流行过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想要寻求的诗和远方,或许就在河流的前方。
河流正如母亲般无私,而我们则是河流的子孙,但是我们对于母亲几乎是一无所知?我们没有见证过河流的兴衰,也不知道河流所经历的痛苦以及河流的所需所求。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看到的只有河流母亲的衰落。我看到过那绿得渗人的河,那堆满垃圾的河,也许我的脸上古井无波,但是心中却只剩无尽的哀叹:河流何时成为了我们的垃圾厂。
夏日,微风从河面吹入房间,带来的竟然不是属于自然的凉意,取而代之的是刺鼻的恶臭,我无情地关上窗户。河流不会说话,但是我感受到了她那凄凉的悲叹和那绝望的痛苦,一个被她的孩子肆意欺凌的母亲的悲哀!
单周越进
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16)班
指导老师:郭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