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3】数据时代的挣扎 俞昳安
2276年,12月21日。
“叮铃铃——”
“啪——”我伸出手一把按掉了清晨扰人的闹铃。
我把头探出被窝,不过并没有什么冷意袭来,卧室内的温度恒定为22摄氏度,湿度在50%上下波动,营造了人体舒适的环境。
我扬手冲卧室一侧的巨大落地窗做了一个开窗帘的手势,窗帘便缓缓拉开,又随着我停止的动作安静了下来。窗外的阳光终于找到了缝隙,争先恐后地涌入我的房间。清晨的阳光还带着一丝朦胧的美感,懒洋洋地洒进屋内,在我身上铺开了一层淡淡的金色。似乎被刺激到了什么神经,我扬手将其调成了半开着的样子,屋内又暗淡了下去,灰蒙蒙中仍有一束光射进来,从我面前穿过,隐隐约约看到灰尘的浮动,但这光明不属于我,我仍蜷缩在自己的一小方黑暗中。
现在是凌晨五点,大部分的人家还在睡梦中,享受着舒适的早晨。窗外并没有多少飞行器,只有一些运输的机器人昼夜不分,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在这份寂静的黑暗中,我那颗悬着的心,似乎有了微微的放松,突然手心感到一丝痛处,才发觉不知何时,自己的指甲深深地掐进了肉中,已有淡淡的血丝浮现。
顾不上花10秒的时间用快速治疗仪恢复伤口,我快速套上衣服,抓起一顶鸭舌帽和一张口罩匆匆出了门。
我到了附近一家常去的早餐店,老板娘一向对我友善,有时还会偷偷给我盛多一些,她家的早餐一向美味,量又足,很多人都是这儿的老顾客。虽然现在还很早,但却已经有六七个顾客了。刚进门,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头顶上悬浮着的个人数据。
没错,头顶的个人数据。2276年的地球,已经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随着科技光速般地提升,人们已经不需要手机,而是采用虚拟屏幕。而伪造身份证这种异想天开的事,早已在虚拟身份证出世时便成了一个历史。百年前,为了让社会更加安稳,国际上通过了公开个人信息的决策。从那时开始,每个人头顶都会有一个虚拟屏幕,即个人身份证,有个人姓名,身上发生过的重大事情等信息,那些犯了事的人姓名旁边还会有特殊提示,避免人们识人不清,上当受骗。同时你可以对他人给予评价,这些评价也是可以查询的,将显示于个人身份证上。这个虚拟屏幕就像是每个人的身份证明,可以很直观的辨别好人和坏人。虽然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查看别人个人信息的功能,但据上一次全球普查来看,选择关闭的只有1%左右的人。
老板娘似乎见到我很高兴,刚想招呼我,却突然像是看到了什么毒蛇一般,脸色刷地变了,装作没看到我,快速转过了脸,店中的其他人盯着我的头顶看了一会儿,好像看到了什么瘟疫似的,窃窃私语起来,还毫不掩饰地向远离我的地方走去。
我原本微笑的脸突然间僵硬了,扬起的嘴角一点点拉平,我看懂了他们的意思。是的,我犯了事,信息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那天的事情在我脑子中迷迷糊糊的,有点不真实。其实本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我的好兄弟和校外的人有了矛盾,约了时间见面,我收到消息想去劝阻,也不知怎么的,有人拔出了把水果刀……因为伤了人,这件事情闹得很大,作为参与者的一员,即使我向警方解释了很多遍,仍然在身份证上被冷漠的打上了“参加校外斗殴,造成伤亡”的标签。原本的我是校园里的优等生,品学兼优,因为这件事,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幸好赶上长假,我在家里休息了两个星期,虽然一开始会受到人们指指点点和异样的眼光,但我以为会好转的,我还能像以前那样生活,没想到到头来不过只是一场奢望。
我试着向老板娘解释,老板娘支支吾吾地嗯了几声,我的心却沉到了谷底。心突然剧烈地跳动了起来,难以言说的恐惧将我包裹,我拿上早餐向地铁站跑去。
快速地穿过地铁站入口,登上地铁,我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将它呼出,一路上狂跳的心渐渐平复下来。地铁上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基本都在刷着虚拟网络,也有的靠在椅背上小憩,座椅自动调节成适合人睡眠的结构。当然现在早已经不是百年前科技落后时代了,前段时间在历史课本中看到两百多年前人们挤地铁挤公交的照片,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在车厢中,还真是不可思议,这种情况也只能在史书中看到了。据说那时候的人们如果在车上不小心睡着了,经常会不小心坐过站,真是奇怪,现在早有人工智能会适时提醒了。
但此时我也无暇瞎想这些,而是快速找到一个无人的角落,眼神从帽檐的缝隙中向外张望了几下,才真正放松了下来。我抬手在面前向上滑动,一块泛着蓝光的虚拟面板便出现在面前,不过并不用担心别人偷窥,我设置了防偷窥模式,在别人眼中只能看到虚拟屏幕却并不能看出其中的内容。
我的手在校园界面久久停留,良久,似乎做出了决定,眼神中突然流露出一丝决然和坚定,我点开了校园论坛。今早的帖子只有三个,几乎没什么人在聊,聊的也是些关于两个星期假期后要回校了的痛苦。虽然现在早已经可以网络无阻碍上课了,但五十多年前,由于人们过于沉迷于虚拟世界,人与人交流减小,心理疾病的概率大幅度上升,于是《现实校园法》出世了。
我往下拉,突然看到了有个帖子的标题是《震惊!据说高二的斗殴的某位将要回校》又看到几条评论说,“哈哈,今天有人一起去高二观光游览一下吗?”“今天就能知道传闻的真假了,刺激!”“这种人还好意思回学校!”“他是不是杀人了?”我的手仿佛触碰到了什么炽热的铁器,一瞬间将我从手到整个身体融化,我倏地关掉了虚拟屏幕。
一种难言的恐惧突然如潮水一样向我涌来,好奇怪啊,明明是白天,为什么我好像还在黑夜,好冷啊。浑浑噩噩地来到了校园,果不其然,面对的是同学们鄙夷的满是恶意的眼光,那些若有若无的视线就像在看动物园中的困兽。曾经和善的同学,曾经嬉笑的校园,变成了现在弥漫在周围无法散去的黑雾,张牙舞爪。好暗啊,为什么我看不到阳光。
“喂,你是杀人犯吗?”
“天哪,我竟然和杀人犯是同学!”
……
耳旁是恶意的嘲讽。
我看见自己的身份证上飞过一条条评论:杀人犯,变态,暴力分子,危险人群,离我们远点。
我突然想起了曾经学校里也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因吸毒进了监狱。那时候自己也随着潮流在他的身份证上留了些不太友善的评论。这就是因果报应吗?曾经不知自己举动的恶意,如今后悔已经晚了。曾不理解那些年复一年抗议个人信息公开的组织,现在却感到了公开信息下人们的深深恶意。
真得好疼啊,心在滴血,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我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不是我,我没有,不要这样说我,你们滚开啊。脑子仿佛炸开了似的。
明明所有人都在说现在是一个光明的时代,数据时代使人们进入了全新的生活,可真的光明吗。就像个人信息的公开,给每个人贴上一个个标签,在稳定社会的时候,是不是也伤害到了一批人。曾经的标签,难道真的代表了一个人真正的人格吗,那些标签上的评论,真的就是这个人真正的样子吗。
我透过人群望向天空,灰蒙蒙的,但似乎仍有阳光在隐约闪烁着。
……
2285年,12月21日
“我觉得人是一种比数据复杂得多的生物,数据时代它始终服务着人类,但不会决定着我们……”
“我还是想说那句话,不要在大数据时代随波逐流。我仍然恳切地希望,有一天个人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得到改善,我也相信未来是光明的。”
我在掌声中走下台,抬头望天,一束阳光打了下来,是个晴天,真好!
俞昳安 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16)班 指导老师 李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