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推动时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2018到2019的春节假期,《流浪地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其中更是有大量的幻想科技产物。而这样的想象为我们未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部分可行的路线。影片中因为冬天的寒冷,人们想到制作一个“小太阳”。在最后人们用“宇宙飞船”(就是当代的火箭)到了太空,将制作的“太阳”放上宇宙。这部电影拍摄于1963年,接下来的二十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呢?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1970年4月24日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83年12月22日 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科学把想象力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没有想象力,无法推动科学进步;没有科学,想象力无法区分现实、幻境和未来。想象力就像一个一直扩大的集合,科学就是在上面画个圈,作为约束。而科学以科幻的想象做为依据,最终在可行性方面进行一定的选择后,进行科技的创作或更新。面对着科幻,也就是想象的产物中所描绘的物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科研的信心与动力。所以说想象是科技的发动机。
没有创新,不带想象的未来是没希望的。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个人电脑领域的佼佼者——王安公司,在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下,选择了一成不变,只是生产以前的产品,导致最后公司的破产。华格纳说:“由于发明虎头钳而使大拇指强健有力;发明铁锤而使拳头和手臂的肌肉发达,这些都是想象力的恩赐。”而一旦失去了创新,想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人说想象力是活物与死物的根本区别。那么当我们抛弃了想象之后,又何来活力呢?
自然与多方面的艺术归功于想象力的能力。爱因斯坦就酷爱艺术,他还是一个演奏小提琴的高手。他曾坦言:“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机智”。“机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想象力丰富。像李贺《梦天》中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和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极富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源于诗人的形象思维。
《西方文论逊上集》中写到: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正是因为我们那无穷尽的想象力,带给我们的是眼前更明了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