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 清茶淡香 (宣扬)
家乡是一个浙东小山城,山陵起伏难种庄稼,而盛产龙井茶叶。家乡的人们自然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善采茶而爱品茶。
然而我儿时对于茶的印象其实并不好。家中大人都爱喝茶,并乐于评论茶的品位,但当时的我总感觉茶的味道不过是苦涩了一些的水,平淡无奇,没有一点甜味。不管怎样,那时的我甚至更喜欢瓶装的甜得发腻的果汁,而丝毫未能爱上品茶。
但随着年岁增长,在几次不经意的尝试中,之前并未留恋的一种淡淡的茶香改变了我对茶的偏见。那种香味不似咖啡般醇厚,也不像白酒一样浓烈而刺鼻,而是清淡而柔和的,让人想起春日清晨挟带着水汽的微风,以及夜里如轻纱般笼罩山峦的月光。茶的味道却没有改变,即使现在品来也是微苦的,可是那一种轻柔而不刺鼻的香味却萦绕心间,久久不能忘却。
后来读到了老舍的《想北平》,其中提到了北平各处安排匀称,使人沉静,因此有茶就足够了,然而如巴黎的嘈杂,咖啡和酒的刺激是需要的,我想北平的气质与茶是相配的。就像茶的香味是清淡的,北平也有朴素安宁的古建筑,恬淡而不张扬的风光,这一种气质乍看并不引人注目,可是如茶香一般,会使人静下心来欣赏,而不是浮躁于表面的奢华。
我想茶香的美丽正是来自于其清淡而沁人心脾。正如北平的安闲恬静,这种气质或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味神韵。茶一直被中国人所青睐,自神农氏首尝百草发现了茶之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茶圣陆羽的《茶经》到陆放翁客居临安的“晴窗细乳戏分茶”,又有纳兰容若之“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它一直贯穿着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潜移默化地将清淡而悠长的茶香融进了民族的血夜。
正如茶香,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不张扬,安静思考,不浮躁的民族,古人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就是希望君子不要有太利的锋芒,平和地待人处事并且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不过分淹没特质。这恰似茶香的清幽而不浓厚,却仍能夺人心魄。中华民族在茶香中浸润成长,因而拥有了一种沉默稳重而不跋扈的光辉,一种踏实做事却不声张的品质。说到底,这种品质与佛门道教共同提倡的“禅”颇有几分相似,但又不同于其一味冥想的超脱人世。茶所显示的传统文化,是隐于世而不避世的,这一种平和恬淡,不是要中国人放弃功名等世俗功利,而是希望我们不过分贪婪,不过分交涉,不被万千世界冲昏头脑,而能始终保持一颗本真而淡泊宁静的心。
从古到今,中国人身上的这种清淡的茶香,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的血脉里传承着。古有黄州被贬,却安然面对人生起伏,笑谈“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东坡;现有潜心治学,待人平和,成就颇高却依旧以谦虚之心踏实教学的金岳霖。即使到今天,世界上许多外国企业对于中国员工的普遍印象仍然是工作认真努力,不张扬,谦虚有礼。这一种清茶淡香,也就是中国人心中已根植的民族精神。茶树将其根深扎于九州大地,每一片茶叶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一年又一年地蓬勃生长,自春而冬......
春天的采茶时节,我总爱到家乡山上的茶园走走看看,茶树上的嫩叶翠绿而葱郁。透过清醇隽永的茶香,我仿佛听到血脉深处的怦然心跳!
宣 扬 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一(1)班
指导老师:潘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