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2题】“论”语(雷欣煜)
“论”语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是我三年以来的座右铭。
我梦想成为这样的人,有道德有学问而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成为一个好学的人。
原因之一,是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我从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看不透,想不通,也说不清,是一种莫名的情愫。想让所有人都知道。
可就在前段时间,我看见网页上,书籍中,报刊上到处都有《论语》的影子,我的心中甚是欢喜,有种天涯逢知己的感觉,迫不及待地参与了这“论语热”。
“论语热”折射出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的社会现实。“仓廪实而知礼节”,紧随经济发展的脚步,一定是文化的深层次需求。一般所出书籍态度都极为严苛,新书出版后即认真阅读,不仅发现错误后在再版时做出修改,而且不断对书稿加以修订和补充,甚至在版式、字体上也要认真选择。
看上去似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然而,我的心里却开始空落落的。
我旁边的同学们似乎只是为了赶时髦,在这种扭曲的心里驱动下,拿着一本本包装精美的论语,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读不出来,似乎只是看见别人“书香沁鼻”,更别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没有理解,不是最可怕的,扭曲理解,断章取义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的初衷,本意是拿公正来回答怨恨,拿恩德来酬报恩德。而我却看见,有一位高三的学姐,是的,是高三,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孔子说做人就应该以德报怨。”
我很痛苦。不知道这种“假繁荣”会不会蔓延开。
“论语热”的初衷是让大家走近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是为了让我们以史为鉴,为了今天更好的进步。
我想把《论语》真正分享出去,但是又怕没有人真正懂。其实我或许也还是不理解春秋枭雄的大智大义,但是最起码,我对中国文学抱着尊重的态度。
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然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好好尊重,好好利用。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九(1)班 雷欣煜 指导老师:朱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