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翻滚的金色(冯倍)
从小的记忆中,就有飞舞的金龙。
在除夕夜前,村里就已经扎好了稻草做好的草龙,那草龙上蒙上一层金色的布,下面插上木把。除夕晚8点,晚饭一过,村里便隆隆地响起了一阵敲锣打鼓声,家家户户敞开大门,迎接春龙。到我们家了,领头的人使劲一敲锣,喊一声“接春龙”,奶奶就忙迎接进来,那几个人拿着木把,娴熟的在屋里舞着,只见满眼的金色,在屋里翻滚着,跳跃着,仿佛把整个屋子都照得亮堂了。舞过了,舞龙的人便一拥而上,吃我奶奶准备的点心,丝糕、发糕、粽子,我也跟在舞龙的人周围分吃着点心,有时还要趁别人不注意,偷偷地将那草龙拿起来舞一回。除夕夜里,梦里都是那片翻滚的黄色。春龙舞过了,一年的晦气也被驱散了,迎接即将到的新一年。
可后来不知怎么,村里的年轻后生不愿再舞龙,除夕夜晚饭过后,家家户户紧闭着大门,那片翻滚的黄色也从我的眼前隐退了。那条草龙摆在文化礼堂里,浑身软绵绵地瘫着,双眼无神,金色的布上落满灰尘。我满眼凄凉,那条活灵活现的春龙也许就要随着时光的飞逝,永远埋在记忆的尘埃里了。
再一次遇见龙,在故宫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展览品中唯有一件,让我驻足观看许久,被深深震憾。那是一件瓷器,黄色暗底,翠绿色的龙身在瓷器上盘亘着,在金色的灯光下,瓷器表面好像披上一层柔和的金色光辉,仿佛带着几千年前的历史厚重感向我迎面扑来。上面的龙图案,虽是美的触目惊心,但在冷冰冰的玻璃展柜后,好像缺少了一丝灵气。那一道玻璃好像一道厚屏障,将我们硬生生地隔开,这只能在展厅里观望,却不能在生活中触摸到一丝龙的气息,我的眼前仿佛又现出那片翻滚的黄色……
除夕夜回老家过年,奶奶兴冲冲地对我说,咱们上文化礼堂看表演去!一进文化礼堂,便看见重新做的一只草龙在台下放着,比原先那只更神气,浑身金黄,几个后生穿着崭新金色绸缎衣。
“接春龙!”一声锣响,那几个后生便拿起了木把,重新舞了起来,一条金龙旋转着,跳跃着,和着鼓点,踩着锣声,每一个舞姿都充满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好似光与影的化身,使宁静的世界热烈了,沸腾了。这就是我记忆中那片翻滚的黄色!
原来现在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又把先前的舞龙搬上了舞台,这一次的舞龙,更出彩,更有灵气,更有生气,让每一个在场的乡民,啧啧称赞,与其如将龙文化放进冰冷的玻璃展柜,倒不如将其放入生活,多一丝接触,多一次传播,美美与共。
龙自古代以来,一直是神圣的象征,龙的出现,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每一年的舞龙,都是乡亲们对来年风调雨顺,能有好收成的向往,在舞龙中,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盼望,表现了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民族斗争精神。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应只是将龙文化关进冰冷的展厅,而应在生活中,把龙文化传承下去,让龙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那片翻滚的黄色,永远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九(2)班 冯倍 指导老师:朱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