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文化源自智慧与创造(胡锦欣)
文化源自智慧与创造
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而生的文化更是精彩纷呈。但多样的文化形式背后都有同一个根源 ----人类的无限智慧与创造。
先拿历史悠久的书法来说吧,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和行书,随着时代的变迁,字体由繁到简。那一撇一捺无不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现在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千年古刹国清寺内的著名景点 ----独笔“鹅”。相传那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留下的,后因损坏一半,由现代书法家苦练十几年王羲之的字迹才郑重地补上了那另一半使其得以完整。虽然仅一半是真迹,但仍透出苍劲有力的气息。从上至下,流畅无比。奇特的是,那“鹅”字并非左右结构却是上下结构。我很疑惑,心里猜会不会是为了一笔连贯才如此?不过,尽管不知其原因,却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 ----遒劲的笔锋,千回百转之间,又藕断丝连般相接。当看着眼前的字时,仿佛自然而然就浮现出王羲之大笔一挥,潇洒大气的模样。而中国的书法正因人类的创造而富有生机与活力。
再比如说茶,中国是茶术的发源地,其中暗藏着渊博的中华文化。
我算是个茶道入门者吧,分得清绿茶、红茶、黑茶。在我的家乡有特色的天台山云雾茶,在杭州有著名的西湖龙井,还有最负盛名的大红袍。从种植到采摘到烘干最后到泡茶,其中流动的不仅仅是茶叶本身,更是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识茶是有门道的。首当其冲的便是“看”。从哪些方面看呢?上好的茶叶形状规整分明,泡出的茶汤清澈明亮,甚至最不起眼的叶底也必须是细嫩完整且匀齐的;其次便是“闻”。有无杂味是辨别茶叶好坏的关键。好的茶叶沏泡后有沁人心脾的香气;现在才到“品”。好茶总是醇厚甜爽的,绝不是涩而浑的。
说到品茗更是颇有讲究。茶道本是修身养性,极其柔和舒缓。配着柔美的山水乐,轻轻翻开品茗杯,用茶拨取出两三点茶叶至茶筒中,缓缓倾入茶壶,伸手轻提水壶,绕过茶具提至壶上方,慢慢地倾斜,一股热气氤氲而生。将茶漏轻放至公道杯口处,含着热气的清茶缓缓流入品茗杯中。徐徐捧起手中杯,送入口中轻抿,一股清香从上至下贯穿全身。茶道的程序远比这复杂得多,却莫名让人静下心来,伴着音乐,忘记了世俗,眼前就只剩下“茶道六君子”,仿佛置身于桃源,这是何等的快活!然而这种定神安心的功效不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结晶又是什么呢?
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如:国粹京剧、古典旗袍、传统中药……都隐含着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甚至是小小的风筝也有大智慧。最初的时候用树枝、窗纸、再用米浆糊住便大功告成,小孩们个个玩得不亦乐乎,一根细长的线牵住的不仅是风筝,更是智慧与创造。
如此看来,从古至今,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就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正因这些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创造,才带来一个又一个文化瑰宝。
胡锦欣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中学 高一(8)班 余亚君
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