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209班 张曼桢 指导老师朱雪芳
龙是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一种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很久很久以前,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从此,中华民族的人民都被称为“龙的传人”。
我们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从而有了很多关于龙的文化。
侯鹏建是一名台湾作曲家,他在1978年12月16日创作了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龙的传人》,因为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所以歌名便以“龙的传人”来为名。这首歌曲是由侯德健作词和作曲,这首歌是在1978年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当时正在 台湾政治大学读书的侯德健对周遭的“悲情”不以为然,在他看来,1840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被悲情笼罩,受外国人牵制,他愤怒于这种懦弱的悲情,写下了《龙的传人》。后来,被国民党政府大力地推广。从此,这首歌成为了人们口中最为熟悉的励志的歌曲。这首歌因此而被多少中国人演唱过。歌中的歌词铿锵有力,给予了中国多少儿女的信心,给予了中国多少儿女的毅力,使他们从而振作了起来。看上去长长的歌词,其实也寥寥无几,却永远记在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
近期,网上播出了一部叫《龙的传人》的综艺节目,这个综艺节目主要讲的是以华夏文明精粹的诗词领衔,辅以文字、成语、典故等进行现代化演绎,目的是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这个节目重视中华瑰宝传承,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真真正正龙的传人。看了这个综艺,可以让中国的孩子从而学到关于华夏的知识,让他们了解那时中国是怎样的,那时中国的儿女们时如何生活的,并且也能了解华夏时代的文明和精神,了解更多中华民族的知识。
春节到了,又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又开始了忙碌。窗户上,贴着倒福的窗花;门外上,贴着一对新联;室内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年画。每家每户都打扮的红红火火的。零点的夜晚,天空中都绽放着一朵朵美丽的烟火,炮声连连,人们也在这欢乐的声响中,看着春节晚会,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也留下了一段美好又难忘的回忆。
每逢过节,像元旦和端午这两个节日,我们中国也会有一些龙的文化。元旦的时候,中国的人们会举行舞龙。舞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多了,起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龙的迷信,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迎新,欢庆重大的庆典活动和传统节日的习俗。中国人们舞龙和耍起龙灯,都呈现出了一种浓浓的东方气概。而在端午,中国人们会由赛龙舟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贯通始终,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早先的帝王阶层到乡土社会,从天文到地理,从雕刻绘画到诗词歌赋,从衣食住行到消遣游乐,从语言词汇到传说故事,从红白喜事到节庆祭祀,无不打着龙的烙印。春节或其他喜庆节日的时候,我们用“舞龙”来表达喜悦,象征吉祥,“二月二是龙抬头”,五月五洗龙水、划龙舟。我们还习惯于把龙的形象刻在建筑上,摆在家里。在说辞上,“龙凤呈祥”是一句美好的祝福辞。“龙飞凤舞”则是赞誉中华文化之瑰宝——书法中狂草的艺术之美。“龙腾虎跃”是表示朝气蓬勃的景象。更有地名:龙口、龙山、龙岗,还有龙首山、龙首关、龙门山等等。
龙的文化无处不在,一个个龙的文化显现出了中华民族儿女所拥有的气概,显现出了真正的“龙的传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