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我身边的龙文化(方优妮)
至今,中国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神奇动物,"龙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我们民族的"龙"呢?
甲骨文,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距今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怎么样,是不是很悠久?甲骨文也是有故事的呢!
有位与甲骨文的发现者有着不解之缘的著名古董商,叫范维清。光绪二十五年夏天,王懿荣身染疾病,久治不愈,一位老中医为他开出一剂药方,上面有一位名曰“龙骨”的药方,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家人从药房抓药回来后,他亲自查看,发现有的“龙骨”碎片上镌有奇异的纹路,便抱药亲自来到药房叮嘱药房老板,如果再有商贩送“龙骨”来,请代为引荐。
不多时日,名扬京华的古董商范维清被引荐到王府,这次他带来了十二片“龙骨”。这是他到河南等地方收购青铜器时找到的,虽然并未如愿,但听说“龙骨”是味药材,就顺手牵羊地收集了十二片,心想这样也不枉跑这么一趟了。王懿荣见到其心心念念的“龙骨”上的甲骨文,分外高兴,他仔细的端详着每一块上或单一或成型的“甲骨文符号”,使他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兴奋的告诉在场的所有人:“这是比钟鼎文更古老的中国文字啊!”范维清听后顿时茅塞顿开,大呼原来如此!
随即,王懿荣以每字一两银子的高价买下了这十二片甲骨文,并希望他继续为自己大量收购,倾其所有家财也在所不惜,现今已收集了一千五百多片了呢!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文化中还有歇后语,如“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那么,歇后语的由来又是怎么样的呢?
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创造的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特殊语言形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句,“歇”去后半句,就能猜出并领会到其本意,所以称之为歇后语!短短一句歇后语,寓意万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内的大智慧和语言艺术更是令人心生崇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为中国的龙文化而骄傲!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实验中学七(1)班 方优妮
指导老师:孙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