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2题】横行的“传统热”(徐晓慧)
横行的“传统热”
最近,我们迎来一波“传统热”,许多网友们扛起了“复兴大旗”。的确,中国的文化底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它历经五千年的沉淀,成为一笔无价的财富。
其中,在这财富宝箱中熠熠生辉的是《论语》,这本凝聚着卓越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珍宝,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在演讲中、教育中和生活中运用起论语中的名句,这无疑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普及。可是,有的网友提出了“现在都开始用《论语》里的话讲道理,可是你们把握到《论语》的本质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愿意分享一下我的拙见。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到何为《论语》的“本质”,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仁爱”的典范,是我们思想、道德和学习等方面的参考书,它融合了孔子的思想精华;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虽影响最深远,但是其中也多少透露着封建思想,维护着君主专制这一为人所摒弃的制度。结合二者观点来说,《论语》的本质,我更愿意把它归纳为一部“值得借鉴”的经典。因为我们都无法否认,其中蕴含的哲理就算放到现代也还是那么合适。比如说在学习方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诠释了只有全身心热爱学习,才能学得好且快乐。比如待人方面“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告诉我们有必要对人进行善意规劝,但是也要把握分寸、适可而止,等到人家不耐烦了倒成了自取其辱。不得不说,这些话比我们现在的有些“鸡汤”有用得多。
其次,我们要善于取精华,去糟粕。封建思想确实存在,但我们可以有意避免去盲目效仿。这样一来,又担忧什么呢?其实,中国文化宽容且包容,古今同在,众寡通融,了无绊碍。只要我们得以善用,不管是《论语》还是其他一些文化结晶都能够在现代熠熠生辉。
那么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谈谈关于有些影视剧改编历史的问题了。在我看来,许多影视剧为了收视效果,在塑造历史人物时都运用了一些美化手段,这便造成了与历史事实不符的问题。比如历史上一位女帝——武则天。在某部当红小鲜肉演绎下的深宫故事获得了极大反响,有人在感叹剧情阵容惹人瞩目外,也有不少网友抨击道:“历史根本不是这样子的好吗?编剧不怕误导小朋友吗?”
对于这事,我也颇为烦恼,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不可能完完全全按照历史去重现,可是若不符合历史又会被扣上“不尊重历史”的帽子。毋庸置疑,影视剧改编不是错,可是误导了群众算谁的错?我觉得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希望影视剧能够尽量不要与历史差别太大。尽量把观众引导向正确的道路。另一方面,观众也要清楚的意识到:影视剧不是历史纪录片,我们不要过多苛求其真实性。那么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影视剧就是影视剧嘛——看看就好!
徐晓慧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九(7)班 指导老师:徐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