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 品茶 胡亦蕊
品茶
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论和谐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通智,则人昏庸而事易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
——老子
甘茶
江南的初春,熹微的日光淋去老屋中潮湿的气息,今年新采的茶方才被煮好了,氤氲着清新的味道。
她啜饮了一口,温热清甜,茶香沁人心脾。
屋檐漏下了些雨,屋外传来细碎的敲门声,有些急促。她盖上了杯盏。
“小姐这茶楼可曾打烊?”屋外的少年不自在地抹了抹身上的水珠,漆黑的眼珠往茶楼内好奇地扫了扫。
约莫是来避雨吧,她这样想罢,温柔地笑了笑,“外面凉,进来喝杯茶吧。”
少年眼底一亮,连忙道谢,跟着她进了屋。
待客本该用好茶,可她还没备上,只能就着先前的沏了一盏。煮茶宜用桔皮、茱萸、薄荷,而她念着现在天寒,又加了一抹姜。煮沸之后,去沫,入磁瓶火煎,火候最应斟酌,以数沸蟹眼为节。
茶仍旧是清香的,带着平静人心的味道。
少年接过了之后连忙赞了一声“好茶”,言毕就一仰头尽数灌了下去,她不禁失笑,“若是好茶,为何还囫囵吞枣似的?”
少年愣愣地笑了,一扬嘴角,“大概是小姐的茶太好,像我这样的粗人早就等不及要尝一尝了。不过我确实尝出了几丝甜味。”
她捻了一片茶叶,轻声道,“喝茶解渴,品茶静心。公子品出的甘,也是你岁月的甜吧。”
少年握紧了杯盏,沉默片刻,“我自小无依无靠,何来甘甜?”
她不语,示意少年再品一口。
“现在如何呢?”她问。
少年迟疑半晌,答道,“还是苦,可之后又甜了。”
她笑了:“品茶不就是苦尽甘来么?既然这样,只要公子耐过了苦味,自会有甘甜的回味。”
少年豁然开朗,尔后郑重地执起杯,细细品起来。
“好茶。”他说。
她笑了:“以往都是直接采生茶叶煮饮的,我们江南不似北方,以盐酪椒姜与茶同煮,反而是直接泡茶。煮出来的茶到底是不一样的滋味。”
少年似懂非懂:“这茶虽比不上浓酒,却独有一份香醇。”
苦茶
大雪纷飞,庭园满地积雪,塘里还残着几杆枯枝败叶。丫鬟急急地冲到她身边,脸色竟如枯叶般灰败,“小姐,夫人,夫人她……!”
她手指一抖,洒出一滩茶水。
丫鬟急促地喘了口气,泪珠却霎时滚落了下来,”夫人没了啊!”
她紧闭上眼,却失去了全身的力气,瘫坐在地。
她颤抖着伸出双手把杯盏递到嘴边,她想起母亲笑着跟她说“品茶心便能静了”时的模样,猛地灌下一口。第一口,索然无味,她根本没有尝出味道的心力,她赶忙去尝第二口,但涌上的却是满口苦涩。她喝了一杯又一杯,却没有一杯能像少时那般甘甜,反而苦进心肺。
她终于明白了,她再也品不出当初的茶,只因她的心境不再,青春难回。
她今日尝出的茶太苦太涩,凝着她化不开的悲与愁。
清茶
又是一年暮春,满城烟雨,她倚着窗,独自听雨打芭蕉,小雨淅淅沥沥,手捧一盏经年不变的茗茶,孩子尚在熟睡,丈夫却仍在塞北。
她抿着茶,熟悉的味道安抚人心,萦绕鼻间的茶香好比她缠绕心间的思念,虽若隐若现,却化不开,磨不灭。
她又念起那远在天涯的丈夫,塞外荒凉,他过得可好?新衣未添,他可曾冻到?风沙四起,战乱不断,他又是否能在安顿时记起她千叮万嘱要捎上的茶,在寒冷时泡上一盏,品出她深埋于茶的情丝呢?他是知道的,那茶虽清淡,却饱含她无言的关切。
她总觉着在这样纷乱的年代,马车太远,情丝太重,如何能把晦涩的那份思念寄予遥远的心上人?唯茶而已。因此,毋需多言,千言万语,皆含于那一盅清茶里。
而清茶不必浓,唯愿丈夫在塞北的岁月如茶清浅,安稳静好。
她整了整孩子的被褥,浅啜一口,味道很淡,却正是她想要的清醇。
品茶
深秋的梧桐于地上落下歧斜的影,零星的黄叶残滞枝头,一缕微风将残叶刮向了泥地。
她已垂垂老矣,没什么行走的力气,整日泡着茶。儿女们喝,她也喝,但滋味毕竟是不同的。
茶是当年的香醇,它哪怕经历尘世的沧桑也保有一份本味。而她的命途竟也如茶这般,虽有苦涩却唇齿留香,令人回味。
也许是品茶多年的缘故,她瞧着什么都有几分茶的意味,闲适中有淡然,恬静中有沉稳,宠辱不惊,豁达对世。这茶,内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外有道家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势而为。而品茶便是尝尽人间百态,历经人间冷暖,由浅至深地品味一番知足与超脱。
这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的茶,让她在花开花落之后,依然能自知其间的回忆与深情。
作者姓名:胡亦蕊
学校:开化中学
班级:高二(10)班
指导老师:徐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