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 第一题】 透过旗袍的背后 方瑜

作者:雩歆 投稿时间:2018-11-12 17:36:40

透过旗袍的背后

 

她挽着简单的小发髻,穿着一件淡雅的白色旗袍,上面是雏菊的淡淡的花纹,领口、袖口与裙摆处锁着精致的白边,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恬淡美丽的雏菊。

此刻,雏菊盛开了,展现出少女般的青春张扬,女人般的曼妙多姿,亦或是贵妇般的雍容华贵。

说起旗袍,《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轻盈浅笑,凝神沉思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她把旗袍的韵味演绎到举手投足间,她的一颦一笑充满着旧上海的气息。

她的旗袍,穿出了中国古典女子的那种特别的韵味。

然而,在旗袍的背后,它是传统服饰的创新,它承载了中国的发展历程,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它经历了一番风雨。它有过繁华,也有过没落,但它的魅力不会消散。

旗袍,有着它的悠久历史,有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有着它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

在淳朴的民间,旗袍有着属于它自己的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一个脸黑俊俏的渔家姑娘,因觉古代传下来的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裁剪了一种连衣带裙的多扣袢长衫。后来她被选进宫封为“黑娘娘”,因依旧喜欢穿自己的多扣袢长衫被认为是违反宫令踢打致死。人们为了纪念她,穿起了她裁剪的长袍来纪念她。这个长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旗袍。

旗袍,是文化的交融,是文化的传承。

追溯历史,旗袍也有着它的故事。从清朝后期兴起,到受西方影响产生变更,旗袍奠定了她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的袍服,后经满洲贵族的改革并于20世纪20年代吸收其他服装样式特点,再结合西方裁剪法而形成的新时装样式,成为全中国妇女争相穿着的“国服”。旗袍虽历经数百年而魅力依旧,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

旗袍,它在发展的同时,同样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在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时,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这一时期,上海成为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新颖成了时尚。3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旗袍奠定了它光辉的基础。可是,暴风雨来了。六七十年代原本光辉灿烂的旗袍,却迎来了被冷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八九十年代,因为女性理想形象的改变,旗袍辉煌难再。90年代以来,旗袍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具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旗袍,是一枝暗香涌动的玫瑰,是一曲醉人心神的旋律,是一幅画意洒脱的山水,是一片诗情浓烈的田园。旗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见证了中华历史的变迁,传承了中华文化文明,其内涵更对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服饰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透过旗袍可以找出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中和之美。同时,旗袍对穿着者有潜移默化的良性约束力。优雅、娴静,体现大家闺秀之风范。更重要的是,旗袍沉淀着不同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文化心态,意识观念等。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的积淀,才有了中华传统文化。它的悠久历史,潜藏与不同形态当中,而它的精髓所在,如同旗袍所体现的那样,是交融的,和谐的,是引人深思,使人受益的。

 

 

浙江省龙游中学高一(12)班 方瑜 指导老师:吴惠芳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