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2号】以文化人,明礼在心 程烨
【高中组+1号】以文化人,明礼在心
浙江省开化中学 高一(13)班 程烨
指导老师:邱慧萍 (13675707331)
打开手机,“真香”“安排”“emmmmm””2333333”等新潮的网络用语扑面而来,一大波肮脏骂辞紧随其后,面对如今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繁荣,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在这些网络话语的背后,一大串的汉语被缩写成几个英文字母,被代替为几个数字,键盘侠的无情出击不免让我们有些心疼,也隐约觉得。这恐怕未必是件好事。
功夫分“低段位”和“高段位”,“颜值”分“生理长相”和“精神长相”。那我们的汉语发展该何去何从?网络用语可以增添交流时的乐趣,但如果人人都成天使用这些极简的言语,那么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去读那些长篇“枯燥”的经典呢?另一大问题便是键盘侠的出现,他们以攻击他人为乐趣,以无知为自得,以粗鲁为资本。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根脉,而今又在何处呢?
在我看来,“文化”与“明礼”的组合才可称之为“文明”,骨子里的涵养与形体上的文雅是缺一不可的。
先来谈谈文化吧,历经几千年沧桑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都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可新一代的我们真的将中华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动力,精神家园了吗?至少在我看来不全是这样的,虽说让我们引领文化的潮流是不切合实际的,但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学好目前的语文是绝对能做到的。前有李白,杜甫作得一首好诗,后有冰心,朱自清写得一手妙文,前人们一直在传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发奋刻苦呢?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文化本是江海,却要因各自的无所谓而支流分叉吗?我们的文化在古代中脱颖而出,真的要在浩浩荡荡,异彩纷呈的世界潮流中被磨平棱角?如果真是这样,那可谓是一场文化的苦旅。但,不会的。经过岁月的洗礼,中华文化风霜愈醇,糟粕已被淘汰,驻足的都是精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要看新一代的我们如何使中华文化更加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那么明礼呢,礼是一方净土,是每个人可遇不可求的;礼是一座桥梁,是每个人心与心相连的纽带;礼是一种语言,是可以使不同种族的人亲如一家,欢聚一堂的情啊!可是近年来,一些中国人的出国举动,正在为这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涂鸦。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在国外的一家餐厅中贴满了英文标语,唯独在卫生间中出现了中文: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就是在讽刺中国游客啊!对于中国游客的评价一度成为世界倒数,就足以让我们反省。难道我们做的还不够吗?礼仪并不是在校园内问候一句老师好,在队伍中遵守秩序,在公共场合举止优雅就够了的。它还要求我们在送出东西时双手呈上;在谈话时注视双方的眼睛;在周一升国旗时庄严肃立仰视国旗。这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却被某些人称作死板,不懂得变通。正可谓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大之用。重塑国人的形象,并不是靠区区几个人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人们携起手来,向这一个目标奋进。
就像《双城记》中所写的那样: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现在网络环境与生活环境越来越随意,我们要在随意的氛围中打破这个怪圈,成为世界中的主流,国家中的佼佼者,同龄人中的领头羊!中华文明并不是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那样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保护与传承它们便成了我们的责任。中华文明之香醇,该有几代人来品呢?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中华人民的信仰,是几千年来智慧的浓缩,是国家兴旺繁荣的条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文不可以不传承,明之为根本。
学校:浙江省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3
指导老师:邱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