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 鬓丝几缕茶烟里 陈芳
鬓丝几缕茶烟里
悠悠古国,泱泱大国,可谓中华文明之代名词。华夏文明自夏商周时起,就不断崛起发展壮大。历经五千的洗礼,却照旧傲然于世。靠的就是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精神。这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和生生不息的中华精神,滋润了茶文化的发展。
小雨微下,屋檐前,几滴雨滴在雨前飘落;茶树上,几片嫩芽在雨中舒展。站在大龙村的羊肠古道之中遥望,山顶是云雾缭绕的寂静,山腰是茶树争先恐后的喧闹,一处错杂的村落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大龙村,一个具有浓郁历史气息的古村落,更是龙顶茶的发源地,其村落处于幽僻之处也,就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般幽僻,神秘。也许,也就是那得天独厚的地形和天然氧吧的条件,照旧了龙顶茶的质地。龙顶茶,可谓历史悠久,大龙村的茶博物馆和古老的羊肠茶道,更是历史的见证。走到茶道上,路面石板上的坑坑洼洼,印衬着当时贸易的繁荣。跟随古人的遗迹,可足以体现当时茶文化的繁荣。西汉时期张骞出使塞外,携带着茶等物品,从而开辟了古丝绸之路,由此可见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之悠久。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联。欧阳修、陆羽、苏轼……自有他们独特的茶学。就如陆羽自成一道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明清时期,各类小说中也时常提起茶。正如《红楼梦》中对茶的概述和人物对茶的不同品味,老夫人的老君眉,黛玉的龙井茶,宝玉钟爱的枫露茶等。并且如今西方国家有些地区的茶也是从中国的茶文化之中汲取出来的。
生活在大龙村之中,龙顶茶是他们的精神慰藉。四月的天气最是宜人,清晨去村中的古井打一桶山泉,途中时常闻到茶山上飘来的那嫩芽初发的清香,氤氲在雾气之中,整个村庄宛如在仙境一般寂静朦胧,乡间小路人来人往。偶尔能听见邻家的几声犬吠。回到家中,用茶炉将清泉烧开,取一些前不久刚制的龙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杯中的茶针含波如翠,上下翻飞,蒸腾而出的茶香,氤氲在雾气之里,迷蒙了人们的眼。淡淡清香沁人心脾,拿起一本散文,坐在窗边,时而看看村中的人,端起杯热茶,吹去那弥漫在眼前的雾气,轻抿一口,淡淡的苦涩在口中散开,留在心中的却是浓浓的甜意。随后心中一阵平静,好不惬意。如此恬静闲适,实乃生活本味。
川流不息的汽车,五彩斑斓的霓虹灯,过往不绝的人群,都在叫嚣着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止是繁荣,还有众多烦恼。大都市的生活是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事,过着昨天过过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亘古不变的是,人们心中对那杯热茶的向往。在高楼大厦的相拥之下,街头巷尾仍充斥着阵阵茶香。大大小小的茶馆在迎接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傍晚下班时分,形形色色的人们在这里驻留,品味心中的那份“味道”。茶馆里,伙计的吆喝声,戏曲名角的那腔曲声,客人们低声谈论今朝所发生之事的私语声,萦绕在整个屋内,久久无法散去。雨时,坐在茶馆之中,喝口热茶,听会儿小曲,望着路上络绎不绝的人群,那可真的是一份闲适。在家迎客之时,泡杯热茶是最好不过的了。从古至今,国人每当迎客必当奉上一杯热茶,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这是国人乃至华侨也无法忘记的精神。茶香就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形影不离,那就是家乡的味道,那就是华夏的味道。
茶香悠悠,绕华夏;茶香飘飘,系人心。
陈芳
开化中学 高二十班
指导老师:徐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