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2】《从经典热播看文化传承》+汪雨优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被载入册;滔滔文化,被铭进心;种种传统,流传至今。近年,传统文化热的风波掀起一浪又一浪,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传统语言文化类的节目,又如《百家讲坛》等著名传统历史与书籍的讲座,还有《大秦帝国》、《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影视剧……
如今,中华的传统文化,不说妇孺皆知,也定是被大大的普及了。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指不定在说话的时候会讲出文言文,兴许还向往着古代生活,想更多地了解传统艺术。
但是,有些事情总有两面性。也许拍历史剧,仅仅为了收视率和片酬而拍;也许讲演历史,话说传统,并未深入人心,也并未讲至真正内涵;甚至一些文化比赛,仍存在着浑水摸鱼,“南郭先生”之风。
那么,这股热风到底吹得对不对呢?
苏轼曾在《水调歌头》中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确实如此,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因此,当今社会掀起的传统文化热,仍然值得我们支持居多,关键是我们该拥有的态度,是兼收并蓄全盘接收还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有选择的继承发扬光大。
这股传统热激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新认识。新文化运动时,我们打压旧道德,旧礼教的封建思想,它猝然倒下之时,迎面而来的,是新文学,新道德,这是传统文化的进步。改革开放后,一时间“西风”疯狂地在国内宣扬,人们加深了对外国文化的印象,却削弱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渐渐地落寞了下来,那些古人的智慧结晶被积上尘埃,古老的文字正无力的叹息着。如今,传统文化重新的带重视起来了!各种历史书籍被重新印刷,各类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节目也不断播出,不同曲调的古风歌被单曲循环着……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热的风波。
这股传统充实着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国书画博大精深,蕴含着无限的艺术魅力,闲时临摹古人曼妙的字体,会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看着那些民间艺人精湛的手法,无论谁见到都会感叹一番;作为国粹的京剧和其他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总会让老人们津津乐道,百看不厌;在传统节日时,人们享受着浓厚的文化习俗的氛围,有时去赛赛龙舟,舞舞草龙,有时去猜猜灯谜,放放鞭炮:家里的家具往往会带有传统图样,细细品味,总会有别番风味……
不仅如此,它还增添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和凝聚力。具有新面貌的的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骄傲的说:“我们是中国人!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住在有着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这几十年来,中国常举办者各种世界级的大活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08年的奥运会了吧。当时我还小,并不懂大人们为何突然激动起来,直欢呼。时隔多年,我找出当年奥运会的图片,凝聚着中国元素的会标,精彩的开幕仪式,观众们兴奋甚至是喜极而泣的面貌,让我有如身临其境的体会了一番。这一显现的大型活动正式向他国展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啊!怎能不让人自豪!这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传统文化热的风波了,这是传统文化促进我们将精神凝聚起来。
我们的民族精神从哪里来?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从哪里来?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来。它经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聚留下许多精华。传承这些精华,可以滋润整个春天,遨游历史的星空,何乐不为?
作者姓名:汪雨优
学 校: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
年级/班级:九年级三班
指导老师:余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