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题号2《传统文化?新式商品!》徐灏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悄然改变。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传统文化热,闲暇时候看看电视剧,听听书已经成为一种时下流行的接受文化的方式。用浅俗易懂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吗?当然是,只是在我看来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名人讲《论语》,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让原本高冷生硬的知识变得平易近人,在触碰历史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更热爱这个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伟大国度。然而,这潮流式的蜂拥而上背后,也有着许许多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某些名人演讲并没有把握经典著作在当下历史环境中的意义,断章取义,甚至刻意曲解;比如,部分影视剧只为追求收视率却不尊重历史,无中生有,哗众取宠。这些行为不仅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和破坏,长此以来,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在我看来,这类现象的频频发生不但暴露了我们对历史了解的欠缺,更折射出当今社会上某种浮躁功利的价值观。当所谓的“名人”不再是知识渊博、造诣精湛的学者,而是不懂装懂贻笑大方的流量小生,传统文化也被贴上了商品的标签,背离了初衷。于是我们听到 “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这样的感叹,看到本该根植于每个华夏子孙血脉里的传统文化积淀越来越淡薄,越来越陌生……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的大事,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不可能拥有明天。比弘扬传统文化更重要的,也许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用明星来吸引大家,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但这些介绍中国文化的明星不该是肤浅功利的,而是真正热爱中国文化有独到见解的;我们可以通过名人的演讲让枯燥的历史变生得动,但是内容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是随意编造,博众人眼球;我们可以通过拍摄历史题材影视剧向更多的人展现中国历史,但这些影视剧不应该是为了收视率随心所欲肆意篡改历史的,而是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我们需要的是在日常点滴中渗透传统文化,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传统文化,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种下对中国文化敬畏、热爱的种子。让这个千年古国的历史和我们民族一样,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作者姓名:徐灏涵 学校:普陀第二中学 年级:八 班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