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2题】让文明之灯照我华夏大地(陈也)

作者:cy2003 投稿时间:2018-11-11 19:23:35

让文明之灯照我华夏大地

 

正如方哲萱所言:“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所谓文明,确实需要经济的支撑,但绝不是一味西化,也不是用传统的意象堆砌出一个文化的外壳。

如今,西方节日风靡了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土地,而传统节日的风俗却鲜有人记得。圣诞节五颜六色的彩灯黯淡了元宵节的花灯,情人节浓郁香醇的巧克力味道赶跑了七夕节鹊桥另一端的乞巧少女……而当人们寻根意识突然觉醒时,却发现宏伟的古建筑、精美的瓷瓶、动人的戏曲,都进了黑洞。于是,用霓虹灯掩盖了呆滞仿古建筑上的水泥痕迹,用几句带了古文的歌曲搪塞听众。草率地糊了一件传统的皮囊,文化就这样似乎被找回了。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这是古斯塔天·勒庞在《乌合之众》里的思考。泱泱华夏,九曲回环,迢迢文脉,川流不绝。文明,绝不只是一堆可以用金钱轻易获得的物件。流淌在时间长河之中的中华文明,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论语》里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嵇康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是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文明,最先让人想到的总是文字、文学,是先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一行行文字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轮廓。

文字、文学给了中华文明以轮廓,而黑头发黄皮肤的国人就给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血脉之躯。辜鸿铭说:“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灵魂质地,你无法学习速记或缩略语那样学它。这是一种心境,用诗人的语言来说,是种欣喜的、如沐天恩的心境。”到底是什么塑造了中国人这样的精神呢?归根结底,还是文明。一方面,文明滋养了中国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中国人的精神塑造了中华文明朴素、温和的特质。所谓“中庸之道”不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为中华文明注入血液的范例吗?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文明犹如一条丝线,一头牵着急于前进的人们,一头连着混沌之初的大地,越过千年时光,传来华夏子孙最初的脉搏。一旦斩断了这条细丝,人便成了断根的巨树,海上的浮沫,随波逐流,碌碌而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化文明给我们说出“华夏永昌”的自信。但文明不单单给我们带来了文化自信,还为我们在喧嚣的现代世界开辟了一块栖息地。世界如此孤寂,让孤独的人只得在文化中寻找栖息地。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深埋于土壤中的传统文化重现光明,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国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中华文明、文化的传承与宣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社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在世界大潮的涛头站立的就是华夏文明。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文明,不只是为现代人疗伤的药箱,更是社会前进过程中的灯塔。

 

作者:陈也

学校:浙江省新昌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3

指导老师:潘明红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