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一题】 且听龙吟 且观龙影
【初中组第一题】 且听龙吟 且观龙影
云从龙,风从虎.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题记
它曾经历7000多年的历史而不衰,它曾被古人所崇拜而敬畏,它是华夏文明的象征之一。它,龙也,活跃于古代,亦活跃于当下。
细数这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你便会发现,其中定有龙的身影。在汉代学者王充眼中,龙“龙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龙还能显能藏、能巨能细、能长能短。春分时飞上天,秋分时潜于渊。”秦汉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将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龙在每个中华人民心中,是祥瑞的象征。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之时,那平静的江面上,伴着震天的鼓声和呼喊声,一艘艘龙舟箭似的划过,船桨激起片片水花,随后又恢复平静。龙文化也就此体现。
不过,说到龙文化的体现,还是要数元宵节的舞龙。舞龙灯、舞龙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据《汉书·西域传赞》载:“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现在的舞龙,大多是一行人,身着红衣红裤,与金色的龙相呼应,显得分外喜庆。总是有一个人,舞着一颗龙珠,在龙头前面“戏龙”。舞龙头的龙向前一扑,那龙便显出一副急迫的样子;那“龙珠”向后一跃,“龙”便扑了个空,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舞龙是很受欢迎的。很多人总是会把他们请到家里,去“闹”上一番,以求吉祥。欢庆的锣鼓声,再加上整日整夜的鞭炮声,真可谓“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对每一个炎黄子孙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一条龙,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又承载了多少的历史与文化!
只是,随着如今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一类的龙文化却越来越少见,甚至可以说是绝迹了。往年热闹异常的舞龙,进来也不见了踪影。也许在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驻足,去聆听那充满悠悠古韵的龙吟声,去寻找,我们正在缺失的一些东西……
东港中学 八(08) 方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