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二题 践行传统文化,绽文明礼仪之花 鲍一菲
(高中组第2题)践行传统文化,绽文明礼仪之花 鲍一菲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规则。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产生,因此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不可置疑的是,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如今,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频频传出丑闻,中国游客被列为世界第二不受欢迎的人群,在外国,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禁止入内的标志,公共场合公然喧哗,打骂,随处吐痰,在旅游胜地写到此一游的行为已成为中国游客的标签。每当我看到这些新闻,总会哀叹不已,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国人却没有传承,发扬,而是一再抹黑。这些不文明的国人是否想过,自己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还有国家的声誉。在物质丰富的时代,精神文明却逐渐丧失,传统文化也日渐远去。我们要想改变现状,只能从小事做起,从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开始。
文明是社会中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它不仅代表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还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礼仪熏陶,从古至今,礼貌待人就是处世之道的重要部分。但一直以来,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也有增无减。当今社会,国家正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更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近期,我们舟山市也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走到街道上,发现交通明显规范了许多,交警的有序指挥,行人依次走斑马线,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井然有序,路况前所未有的好,之前违规的行为早已不复存在,城市总体卫生情况也极其良好。这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领导的抽查,但我相信更多的还是市民逐渐规范的文明素养和道德促成了城市的文明。其实,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仅体现在漂亮的建筑、整洁的道路等,更应体现在每个市民的形象上,体现在一句句文明话语、一个个文明的举动中。 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从规范约束自已的言行举止做起,从监督、劝导旁人的不文明陋习做起,将一次次文明行动进化为习惯,将文明变成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一道靓丽风景。从更深层次来说,市民的文明素养若是多一分,那么一个城市的形象将会美十分。
身为高中生的我们,身处美丽和谐的校园,更应践行文明,不能因为自己而损害了学校的文明形象。漫步校园,如果看到的是同学们矫健的身姿,听到的是同学们文明的语言,那么学校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了语言上的文明,我们还要做行动上的文明践行者。如果文明行为是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屑,那么你将为校园留下一方净土,如果文明行为是对老师一声真诚的问候,那么老师将会有一天的愉快心情。一个文明的学生能把文明传播到周边,一个文明的集体能将文明传遍校园,一个文明的学校定将成为名扬一方的育人摇篮。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失去往日的风采!严格规范自己的礼仪,人人争做新时代文明公民,我始终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撕掉不文明的标签,因文明之风而更具魅力。
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
高一七班 鲍一菲
指导老师:吴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