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中的龙文化
自古以来,“龙”就一直生存在人们的幻想中,被人们赋予了能够呼风唤雨,驱雷策电的神力,在众多神话故事《封神榜》、《西游记》中都提到了这位至高无上的神灵。
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古人把龙看成神物,从此中国传统的龙文化就渗透到了人们的心中。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龙成为帝王的象征。皇帝被尊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龙袍”,坐“龙椅”,睡“龙床”,乘“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子孙孙也叫“龙子龙孙”。
在今天,龙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生活中,龙也频繁出现。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每逢每年二月初二,许多城乡都会过这一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爷能保证今年的丰收,这天是土地公公的生日,每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
在端午节时,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了。龙舟的形状与一条龙十分相像,有龙头,有龙尾,也有龙爪。人们在这一天会坐上这艘龙舟,进行龙舟竞渡,比赛谁先划着龙舟到达终点。这项活动不仅考验的是人的力量,考验的更是人们的团结协作。如果在两边的人各顾各地两边划,那么龙舟终究只能在原地打转。
在舞龙节上,人们还会去舞龙灯。大家在一起用布制作好龙,在龙的下方,每隔一定的距离顶着一根长竿,顶着上面的长龙。在正式表演时,演员们按照之前排练好的舞步,使绣球在龙首前面晃动,龙首作抱球状,这舞步无不让人敬佩。舞龙节是个大节日,舞龙的队伍很是受人们欢迎。每当舞龙队伍到达一个地方时,总会有好宴的人们为他们准备许多酒宴。但是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不小心跳错了舞步,整条龙就会散下来,龙尾分裂,整场演出被毁。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龙”就是其中的一大文化,“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