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以文成明

作者:暗拍 投稿时间:2018-11-11 15:35:25

文,是文字,是文章,是文学,是文化。中华文明以文传承传统,以文为媒介碰撞思想,以文来表达情绪,以文来交流感受。

明,是亮,是打开,是顿悟,是看见。明是与外界的沟通,更是思想交流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代一代睁眼看世界后跟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变得聪慧和明智。

有了文字,有了文章,有了文学,有了文化,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的时光才有了领路人,文明的传承才没有迷失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化交融和冲击中,睁开眼睛,明亮的看着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不管是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文明一次次地碰撞也在一遍遍地发展,文明绝不会止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方向,文明奔流不息,绝不停止。所以只有有了文,才会有了明。

中华民族在文明中生生不息,也在遗失和寻找中代代相传。文明,说到底也许就是寻找相应的时代相应的生存方式,我们在发展当中一次又一次地遗失古老的落后的习俗,我们却也在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旧的传统文化,因为在文明中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承载着对应时代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教训。文明,是以史为鉴,是取华去粕,是获得生存的最佳姿态。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人,文明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明是每一个个体的灵魂,是熔铸在心血里的素养,更是一种思想觉悟。正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前提下,社会所自发的形成的一种标准,也是文化的载体。当每一个人不在乱丢垃圾,当每一个人看见路边的垃圾会捡起,当每一个人拥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这才是一个文明最高的境界。当每个人的心里有了统一的高度的文明,那必然是一个极度发展的社会和共同体,因为每一个人都认同了这套标准,这个社会系统的正常和理性运行必然极为顺利。

正是因为文明所拥有的那种变通性和可塑性,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不管是多么强大的文明以武力的形式征服了这片土地,中华文明总能以宏大的适应性包容和杂糅其他文明,这一过程必然是带着流血和冲突的,而文明也在适应和妥协中日趋完美。

文明存在的意义是一个标杆,给前人以总结,予后人以警示,更是给现今的人们一个标准,不论是道德,是文化,还是行为,都是古往今来在顺应时代变化和坚守内心底线之中日臻完善。生产力的发展指引着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也带动了生产的发展,所以文明是高度繁荣的社会文化和生产水平的切实体现。

正是因为有了文明,才有了精神的传承;正是因为有了文明,才有了时代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文明,才有了中华民族的历久弥新。文明带给了我们启迪,带给了我们感悟。在一个新时代,不停地总结过去的文明,不停地改善现今的文明,在国人素质下降的今天,也许真得是当务之急。

文明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只有文可安天下,才能以明见世界。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