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2题】改编<原创(王妙之)
众所周知,诸子百家中的儒家经典《论语》自古以来都享有极高的名气。孔子也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言语而扬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起了古代文学。中央为此也举办出“诗词大会”“名人说论语”等节目。或许是为了追逐潮流,亦或许是为了纪念,不少影视剧纷纷改编起了古代文学,对于改编的作品,有人说利于传播有人说不利,我个人认为改编是弊大于利的。
《论语》作为经典的代表,网上自是少不了各种改编,例如“之网者不如好网者,好网者不如乐网者。”“网儿时上之,不亦说乎?有E-mail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聊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们将原本的自省、激励,扭曲的只剩下“有趣”了。这种趣可以称为低级趣味,学习古代文学本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更当你还未学时,了解的都是这些改编,那么等学时便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傲态。例如语文卷中常出现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当今许多人将成语改编成广告语,如‘骑乐无穷’‘衣鸣惊人’”这样的改编自是不好的,因为儿童的知识都是通过外界吸收的,但他们还小时接受的是这些改编,那么长大后就会自动认为这些才是正确的。
有人认为“看到这些有趣的东西,有些人会找原句学习,这非但没影响,还有利于传播”可是我们必须得弄清楚的是,并非所有人都会去找,只有那些真正喜欢的人才会去找,可以毫不夸大的说,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那么这种传播就没有多少利了,相对而言,倒是弊大于利了。
改编是对原著的认同,可是从古至今又有多少改编可以超越原作?答案自是没有。一切的改编,都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切的成功都依靠着原作,所以又有谁能将改编彻底的超越原作?
市场上许多人为了得到热度,将论语等经典翻拍,如“网儿时上之,不亦说乎?有E-mail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聊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正是如此?宣传了上网的趣味,引人发笑,但首先得弄明白,经典文化是先人的智慧。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少外国友人也因此而沉迷,这是多么神圣,多么宝贵的事,却被如此破坏。如果全中国一说《论语》,想到的不是自省精神,而是那些无用的句子,那么我们丢失的不仅是青少年的励志成长,还有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千年文化与传承。我们因此也会得到青少年的不学无术,以及来自外国友人的叹息与嘲笑。老祖宗们留下的东西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那些过分的改变是对千年文化的一种赎渎。由此可知,改编超越不了原创,过分的改变对文化传播更是弊大于利。
我希望多一些好传播,少一些过分改编,让我们积淀了千年的文化,继续闪耀着属于它的光芒。
作者:王妙之
学校:衢州市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年级:八年级四班
指导老师: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