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2《人文天下》许雨馨
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是能够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也就是说,当一个社会表现出较高发展阶段的状态,那才能称之为“文明”。
文明具有多样性。正如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孙家正所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古有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今有世界各国文明;西有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东有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不必说不同名族所创造出来的文明,即便是同一文明内部也有不同的文明。经典与流行,都市与乡村,精英与大众都有异有同。在璀璨的世界文化大花园中,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不同的文明呢?中国人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是对其很好的诠释。我们既要保护本土文明,又要取外来之精华,弃外来之糟粕,相互理解与尊重,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传播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拨开历史的风尘,回顾历史……明清时期我国农耕文明到达鼎盛,但王朝深深植入地下的根啊早已腐朽。当西方先进文明不断崛起壮大,紧锁的国门被炮火轰开,大树应声而倒。从客观上来讲,战争虽然来给人民无尽的灾难,但是却是促进文明交流的一种特殊手段。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史,让尘封的东方大国重见天日,先进的技术、文明蜂拥而至。当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时,古希腊文明也随之传播到东方大地。
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冲突。当中国人民刚刚站起之初,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长达二十年的孤立政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国也因此迎来了第三波外交热。好景不长,如今中美贸易摩擦,这些都是文明之间关系复杂的体现。
文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轻视的力量。源于新文化,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收获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因为新文化,航海事业不断开展,发现了新大陆,使世界走向有机的整体;因为新文化,印刷得以广泛应用,人类的知识得以传承。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无疑是弘扬华夏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应肩负起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弘扬。深受文明熏陶浸润的我们,有责任为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一(4)班
许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