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一题】跨越五千年的美丽—对于中华文化之根的思考 余林萱
跨越五千年的美丽
—对于中华文化之根的思考
去年年关上映的《红海行动》引起了一番热议,很多人都说在看完这部巨作后心里有一股热热的感觉喷薄而出,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力量带来的自豪感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风尘的洗礼,并未令她失去应有的色彩,反而使她日久弥新、熠熠生光。旗袍,作为国务院指定的女性外交人员礼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秦时期的深衣,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让上装和下装相连,雍容典雅,深藏而不露。
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它作为封建时代的代表渐渐被冷落,但在民国时期再一次风行。当时的女子为追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解放,再一次穿起了长袍,秋瑾曾经在参加光复会时就作如下打扮:一身玄青湖色长袍,头梳长辫,脚踏黑缎靴,光复会的成员们都尊称她为“秋先生”。
中华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中,与多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互相碰撞、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风格,如一杯深浓清冽的酒,有着独树一帜的特色。在清朝封建礼教的氛围中,旗装一直采用直线,不让身体曲线外露。1840年后,西洋文化的侵入,让许多城市的服装潮流,发生了一次次创造性的改变。旗袍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让女性柔美的曲线完美展现,频频登上银幕和舞台。后来,旗袍甚至成为了交际、商业场合的必备服装。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提到:“衣服是一种语言,是随身携带的袖珍戏剧”,无疑,旗袍是这场戏剧的主角。
在这之后的许多年里,旗袍虽再次被冷落,甚至被批斗,但这阻止不了它走向国际的步伐。法国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曾说:“在我的晚装设计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旗袍。”当时在世界上活跃的巨星们,都纷纷穿上了这中国元素浓郁的服饰,旗袍终于走向了世界。
在这几百年、几千年的演变中,旗袍等我国传统服饰一直在变化,一直在进步,没有断过。这正是我国中华文化的进步与演变,从最开始黄河流域的一小方地域,到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强国。在这其中,有战马嘶鸣、血泪相交的战争年代,也有百姓和乐,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在这其中,各个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如今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根。如旗袍在接受了外来服饰元素的冲击之下,其保留的,还是属于中华民族的高贵、大方、优雅、素净。这份美丽,是深深的烙在骨头里的,不变的痕迹。
中华文化的根,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睁开眼,就已明了的,它是对中华大地上每一寸土壤,每一方花草的深情,是对祖国的全身心的依恋和热爱,是那一份不变的热血情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根,活着每一个人心中。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中学高一(6)班
余林萱 QQ719512603
指导老师:庞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