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一题】拾旧有感 肖雯悦
拾旧有感
世事如棋,百变无绝,恍如昨世。在繁华中流连彷徨,在尘世中流离辗转。一路坎坷,一路追随,一路颠簸,一路寻觅,才发现觅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寻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怀。
这时间,小窗落日,良辰渐进,拾旧有感。
一窗明月一樽酒
窗外是万顷月光,闲暇之时,最爱独坐楼台,最爱登高眺远。若是有月,怎会忘了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留下千古名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一生嗜酒。他因酒而兴,醉酒如仙文思泉涌;因酒而衰,醉酒留下了端砚提靴的风流韵事,牵连断仕;因酒而死,醉酒扁舟,举杯邀月,葬身江河。家父爱酒,家中的酒柜满满当当,平日里也总爱小酌几杯。入口的微涩微辣转变为舌尖绽放的甘冽,如痴如醉。中国人爱酒爱到骨子里,美酒在手,美人在怀,何尝不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缩影。
无论是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还是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亦是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无数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高高举起的酒杯中,满满承载着的是情思,是志向,是离愁,是国恨,是祝愿,更有一份传统文化里,旷世豁达的酒文化。
拾旧有感,一感酒,酒中情,情义动人。
一纸诗书一抹愁
斜倚阑干,晚风徐徐,醉里执书,口诵篇章。常言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短短一句话便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已被世人讴歌尽遍。我想感怀拾起的,却是那穿越时空,年华不老的《诗三百》。我从小立志学尽《诗三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我的启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我的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我的夙愿。诗经的风采,先人的纯情,不负初相见。圣人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还说:“不学诗,无以言。”是了,“思无邪”这种至真至尚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就是我所追寻的中华民族文化之魂。据说,有关诗经的故事从西周到春秋长达六百年之久。六百年前,古人便以诗歌传情,互通心意。那是一个民族的追求,男女爱恋,春耕秋收,“思无邪”。
无论是窈窕淑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是流水伊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亦是痴情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终于可以相信,在那个时代有对中华民族文化美好的积淀,最真挚的追求。
拾旧有感,二感诗,情纯动人。
一方玉石一人守
夜凉如水,箫管悠悠,把玩章刻玉石,倒也自在。君子爱玉。玉有灵气,“通人性有五德”。最美的玉石,应当是《红楼梦》之中的那块通灵宝玉。《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于是长辈们常常告诫我们“困难艰苦,玉汝于成”。玉的本质是石头,但是只有经受得住脱胎换骨的历练,顽石才会成为宝玉。一般的玉,常常白璧微瑕,但那瑕疵会随着玉主人的心性渐渐褪去,愈加精粹。玉石多情种。他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是因玉而生的宝玉,和宝钗解不开的金玉良缘。而黛玉前世乃是一株绛珠仙草,因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欠下一段宿情,修得女体,在人世间以泪还之。泪尽情尽,这是黛玉宝玉的木石前盟。三生石缘定三生,世间男女以玉为信物,聚散离合的缘分,皆因玉石而起,玉石而灭。
无论是《说文解字》中“玉石之美,有五德”,还是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亦是古籍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真正的天然美玉,温润软化,沁色自然,玉中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无畏,向善,修心,养性。不变的是缘起缘灭间,深情款款。
拾旧有感,三感玉,玉中情,情深动人。
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一路坎坷,一路追随,一路颠簸,一路寻觅,一路砥砺前行。
中华传统文化变作缠缠袅袅,飘飘忽忽,浩浩汤汤的记忆,永远铭记于这个夜晚,在我的脑海中回旋飘荡。
这时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细柳淡月,东方既白。而我欲将这拾旧有感说与你听。
姓名 肖雯悦
学校 余杭实验中学
年级 高一
班级 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