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论化
以茶论化
何宇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亦是如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化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斗茶开始的。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教、道教和儒家“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仪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胸怀,感悟人生。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莆、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才、名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的吟茶佳句。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
喝茶的雅名叫品茗。文人好茶,以为喝茶是淡雅而幽怨的。品茗斗茶又是文人生活中一大雅事。古代文人多情而善感,喝茶喝到得意处难免诗兴大发,留下许多佳句。宋代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诗人对武夷茶推崇备至,把武夷茶比作仙茶,评为天下第一。“斗茶味兮轻醍,斗茶香兮蒲兰芷。”他夸赞武夷茶的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清幽高雅的兰芷。寓意深长,倍增茶韵。
文人学者中多品茗行家。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一段话谈到武夷岩茶的韵味:"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拭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拭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味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袁枚在浅酌慢饮中,把武夷岩茶比作美玉,把龙井和阳羡茶比作水晶,说明它们的韵味各有独到之处。
家在台州,便自然爱上了龙井,那种苦涩中带着点点甘甜,龙井茶的外形扁平坚实挺直,像一片片蓝花瓣,色泽嫩绿或翠绿,犹如初春的柳芽。和爷爷一起,冲一杯龙井,怀着闲适的心情畅聊茶文化的发展,一缕阳光,一杯龙井,一对老少······
如今拿起这杯茶,细品中华之文化,回味无穷······
作者:何宇杰
学校:天台中学
年级: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