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1题】寻故(蔡林昕)

作者:时光太过倔强 投稿时间:2018-11-10 23:52:29

渐渐入秋,气温骤,走在街上秋风正起,扑人满脸萧瑟湿冷。我和父亲一起着收拾储物间里的杂物,站在满地零碎陈旧的回忆里,我从纸箱里捡出一只风筝,轻轻拍去上面的灰尘

这是个时候的风筝了。

 

春日的阳光灿烂昭昭,河水刚刚有了点活气,天空明净疏朗,小公园里三三两两的人站在嫩绿的草坪上谈笑。四月,风日暖,已经有贪玩的提早早放起了风筝。年幼的我攥着父亲的衣角,紧紧盯住那些色彩明艳的高飞于天际的精灵,目光再也舍不得移开半分父亲拗不过我,牵着我买下一只小小的风筝。那是只身形轻盈灵动的燕,在竹篾做成的骨架上糊上纸绢,透出点喜人的气韵。父亲帮我一圈一圈地解开缠绕于筝柄之上的丝线,借着风力,那只燕便渐渐比肩天边,在风中抖动着那薄如蝉翼的双翅,牵引着我遥远又充满希冀的注视,飘飘似飞往天际尽头。

我对风筝的最初记忆就来自于此年岁长些,读到高鼎的《村居》一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于是我第一次知晓风筝还有个诗情画意的别名——纸鸢。这风雅清逸的名字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如同一根无形的细线拴住我好奇的眼光,去探寻那泱泱华夏悠悠史迹流传下来的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我知道了墨子“斫木为鹞,三年而成”的艰辛,知道了宋人《武林旧事》中人们在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的闲适之景,也知道了风筝还有许多令人心醉的名号“纸鹞”“木鹊”、”……在这几千年来都不减晴好的春日里,亦有无数的欢声笑语伴着一只只风筝飞上天空,穿越不断流淌的荏苒时光,紧紧牵系着古人殷殷的飞天梦。他们为风筝吟诗,写它跋扈与自在,“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他们还将一腔诗情寄托于青天之上“垂老始知安乐法,纸鸢竹马伴儿嬉。”“游丝一断浑无力,纸鸢跋扈挟风鸣。”风筝起源于中国,生于斯,长于斯,行于斯。要追根溯源,找寻那拨开历史风尘的瞳孔,就要跟随着那龙纹一样纤细的牵线,去拥抱那展翅于九天的高翔的鸿鹄。

可是如今,却很少有人再放风筝了。

高深的蓝天之上,曾有过许许多多自由自在出没于翻卷的云海中的风筝,它们如孩子们的梦想接连展翅高飞,飘旋飞逸的身影空灵而惬意;现在,抬头望去,只余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厚重叆叇的云层覆压着连成一簇一簇——只是找不见风筝。

人们沉湎于虚拟的网络构建而成的世界中不愿抽身,渐渐忽略了那些放风筝的美好过往,忽略了那些细微的感动,也一并忽略了从千百年前开始一直流传至今的古代文化。当我们选择了忘记文化,文化也会一样选择忘记我们。我们该拾起也许被我们刻意遗忘了的风筝,重温一代又一代人曾有过的梦想,将它送入云端,越过一片汪洋的水面,向着太阳的怀抱投去。

 

父亲直起身,看到了我手中的风筝:“这风筝太旧了,已经飞不起来了,丢了吧。”

我摇头,笑了笑。

“不。”

“我要留着。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中学

高二(1)班

蔡林昕

指导老师:单燕霞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