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其实就在生活
文明是什么?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人深省的问题。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事物被贴上了“中国式”标签,人们也因此渐渐担心起中国的文明。可中国文明是“中国式”吗?中国文明真的在走下坡路吗?不,不是,中国文明不是“中国式”,“中国式”也只不过是中国文明在演变发展中的曲折中的一部分,我们坚信中国文明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因为中国文明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它就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文明就在生活中,它是助人,是黑暗中的光明。 还记得去年秋末的一天,奶奶不见了。我的奶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去年秋天,经过慎重考虑,爸爸将爷爷奶奶接来了浙江,可谁曾想竟会有这么一天,她独自一人走出了家门,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当时全家人都急疯了,警局,寻人启事,微信朋友圈等等各种方法都用尽了,爸爸妈妈还绕着放假的路找了好几天,可终究无果。正在所有人都绝望无助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按着电话中的地址,我们赶忙赶了过去。“是你们吗?你们终于来了,老人家受惊了,你们快看看老人家吧。”是的,是奶奶,她终于回来了。高兴之余,我们发现奶奶身上多了些东西,“这是......”“哦,这不天气冷了吗,老人家没穿多少衣服,我就把我的给老人家戴上了。”这时我才发现好心叔叔的脸颊早已被冻得通红,“谢谢,谢谢......”此时我们已不知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激。 好心叔叔的行为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他的助人,不仅让我们一家人在黑暗中感受到了光明,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文明的善心,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多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为他人带去文明,带去善心。 中国文明就在生活中,它是感恩,是善心待善心。 上个星期,我和妹妹在公交车站等公交时,一位柱着拐杖的老爷爷走了过来,他朝我们晃了晃手中仅有一两枚硬币的空碗,我们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取出了口袋中的硬币放入碗中,“谢谢,谢谢......”老爷爷微笑着朝我们点点头。我们也同样以微笑回应。等老爷爷走后,妹妹问我:“姐姐,老爷爷真可怜,他的家人呢?”我无奈地摇了摇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毕竟别人也曾经帮过我们。” 也许,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像老爷爷这样的人,现在的人们大多选择“冷漠”以待,可是不管怎样,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我认为我们都不应该选择“冷漠”,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善心,不管结局如何,至少能帮别人一点,即使只是一点点,世上也会多一点善心。 中国文明在生活中,它是心存高志。 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进行一场辩论赛,我深刻地记得有一位同学这样说“虽然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了,但是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看不起中国,看不起中国人,这告诉我们,我们要顽强拼搏,不能忘记过去,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都要努力,要让中国更加强大。”或许这位同学的成绩不好,但是至少他是爱国的,他心有中国,他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可能我们并不优秀,但至少我们心有中国,心系中国,我们都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中国更加美好。 好心叔叔帮助了我们,我们又去帮助其他人,助人就这样传递了下去。其实文明很简单,助人也好,心存高志也罢,只要我们愿意,愿意多付出一点,文明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哪怕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是文明传递的一种方式。 我们要行动起来,要告诉世界,中国文明不是“中国式”,它是助人,是感恩,是善心......中国文明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护花草它是一种文明;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它是一种文明;合理使用,爱惜公共资源它是一种文明......中国文明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心装文明,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中国文明一定会朝着更加光明积极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式”将重新被赋予美好含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你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懂文明,讲文明,让中国的文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作者:罗闰 学校: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 高二3班 高中组主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