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2题】网络时代在召唤文明(林佳怡)
网络时代在召唤文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这句话形容网络信息时代可谓恰如其分。如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思议的惊喜之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毋庸置疑,这是个最好的时代……
网络给予了我们全世界,只要你想,你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告诉给任何人,无需华丽的词藻,只要注入你最朴实的情感。
网络给予了我们完美,只要你愿意,它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亦可以刀光剑影,侠骨柔肠。
网络给予了我们梦境,这一切都是梦,再懦弱的人,都敢说出遥远的誓言。这里没有真正的誓言,当画面的色彩变为晦暗的黑色,所有的记忆都将被晴空,我们不需铭记,我们不许铭记。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只剩下一片混浊的暗灰?
这一切让我们措手不及。网络上那一张张写满粗言野语的帖子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那一声声一浪浪漫骂声此起彼伏。人们肆无忌惮地狂野,因为他们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没有责任的存在,他们享受这种瞬间的痛快之感,他们认为是网络赋予了他们这种自由与权利。错了,他们错在曲解了网络的用途。互联网创始人之一博纳斯说过,“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创造,更是一种社会的创造。问题是我们必须保证用互联网构建的社会是我们期待的社会。”而如今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难道是我们所向望的吗?
不,我们不希望这样。
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空间中,我们都竭力追求真、善、美,没有人愿意在现实中展示出自己邪恶的一面,因为“文明”让最丑陋的灵魂也深刻了解到什么是应该唾弃或努力追求的东西。
然而,在网络毫无约束的虚拟时空中,自私、狭隘、刻薄等深潜在人内心深处的“魔鬼”就悄声伸出它的触角,寻找时机在夜的笼罩下露出狰狞的微笑。
我们不希望在天明后听到自己都不愿相信的莫须有的污言秽语,不愿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脊背指指戳戳;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别人是否也一样呢?例如,早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牵扯了众多艺人,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对此事件,某些网友不论信息真伪就对涉案艺人发起大肆的言语攻击,各种淫秽字眼不乏其陈。假使这是事实,我们也不应这样肆意谩骂;更何况,某些并未牵涉此案的艺人也因此遭受了人身攻击,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受到严重创伤。这种网络暴力和社会自态式的“看热闹”,真的伤害了很多人,造成了不可挽救的后果。
更严重的是现在还发生的许多例“道德绑架”的事件,更让当事人承受重大压力甚至造成了自杀后果。
或许,我们真的已经忘记文明为何物了吧?
文明,很重吧,五千年来,我们维持着它,它重得可以让你顶天立地,重得可以让你不怕误入泥潭。失去文明的人,就好像没有枷锁的囚徒,被自由流放,在这网络的空间中,崩溃、塌陷,陷入泥泞的沼泽。
我们需要网络,但我们更需要文明,我们不需太过慷慨,也不许太过慷慨。我们不能在失去文明后,却仍无动于衷。
网络时代在召唤文明。现在的这一切问题都我们需要拿出勇气面对和解决。
其实,网络本无罪,能否善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全然取决于我们本身。反驳与自己相悖的观点本无可厚非,但正如伏尔泰所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在驳斥他人时更应尊重他人。
虚拟时空和现实社会一样,是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拥抱光明,就等于拥抱了一个灿烂前程;拥抱黑暗,就好像走进万丈深渊,难以重获新生。这是个最美好也是最残酷的世界。面对网络文化,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在道德文明堡垒被撞开的今天重建属于自己的心灵堤防。
文明是属于我们的。没有了文明,就算这网络的天空再广再大,也是毫无意义的。“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已飞过。”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结果早已写好,只待我们填满过程的一栏,拨开阴霾,扫除灰尘,在广阔的天空翱翔。
林佳怡
温州市乐清市乐清中学
高二年级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