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二题】文明于心 (许子颖)
文明于心
许子颖
文明,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孕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文明,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容着广博的中国万千的事物。
文明意味着一个大国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见文化并不是虚无的东西,而是真实存在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一个国家。中华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未曾消失,也未曾泯灭。虽然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科技越来越进步,但是文明才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与精髓。如今中国也靠着这份优势,在世界上跻身前列。文明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中,具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精神力量。文明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量。只有增强文明力量,才能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没有文明的国家只是一个躯壳。
文明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秩序和风尚。如今社会上不文明的事越来越多,比如“碰瓷”事件的发生,“霸座家族”的“诞生”。但社会上仍有很多文明的事发生,比如“最美浙江人”的出现,社会志愿者的帮助。这些事情有大有小,但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代表了一个社会的安定与否。虽然现在社会上的不文明人士屡有出现,但我相信在时间的推移下,人类的文明会逐渐得到完善,社会也会逐渐变得安定。因为文化的强盛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强盛,他们在时间的道路上是齐头并进的。
文明还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龙应台说过:“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文化作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而文明是从小培养的,并非是一天两天所能酝酿出来的。而在这个新时代,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要努力培养自身的文明。正所谓“文明”,就是“文而明之”。“文”有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积淀,所以主要侧重在“明”上。新青年要努力明白通晓文化,将文化融入自身的内涵。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健全一个人的精神人格,增强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开拓一个人的精神之路。
少年文明,社会文明,则国文明。文明的力量不局限于任何事物。无论是北国还是南疆,无论是雪山还是平原,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年,无论是本国还是外邦,文明总是存在,总是在不断融合,不断萌芽。文明的力量始于言论,传于行为,化于心灵。文明就在身边,文明就在手中,文明就在心里。
作者姓名:许子颖
学校:浙江省天台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