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合集,是中国的儒家经典,成书于战国前期,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乃儒家之精粹也,然而儒家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不被看好的学术流派,孔圣人曾经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处处碰壁,以至于孔子晚年开始从事教育、古籍整理工作,从而诞生了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同小可的教育家。
儒家从低谷走向巅峰之间有两件至关重要的事件,一件是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另一件事汉武帝采纳著名学者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统治者的目的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秦始皇的作法略微有一些极端,以至于加快了帝国的灭亡;而汉朝的对策鹊羽秦截然相反:可以说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在秦始皇手中跌入更深的低谷,而在汉武帝手中第一次走向了高峰。儒家学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随着全民阅读的开展,人们也开始喜欢去阅读一些历史书籍,处于《论语》的重要性,也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经典,也合乎情常地被广泛阅读,自然也就诞生了一些电视剧或演讲节目,但是有很多都是不合格的,有的知识为了简单的普及人们的知识,有的只是为了故事情节,二舍本逐末,还有的,完全没有把握住这本书的本质。我认为2007年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中的“于丹《论语》心得”
就十分不错据统计、查阅资料,发现当时的收视率很高,而且有大量的好评。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贤士、杰出政治家几乎一致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这也并不是没有史实依据的,《论语》次数共20章,主要讲了:为人处世、学习、交友、理想等一些启发人的美文,难怪有些外国的学校用《论语》来当做学汉语的教材呢。
科技、社会迅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令人们对肚带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们在交谈、学习、阅读是应学会尊重历史、崇尚历史,唐太宗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