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2题】明于心,化于形 马胡浙
明于心,化于形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东方沃土,几载春秋,从仓颉造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文化紧跟时代的步伐发展至今,中华文明更是深深熔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于社会历史而言,文明是发展的文化成果。纵观中国社会的发展,无不深受文化的影响,而每个时代又各不相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极大地增加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定的中华文明,乃至于今仍有影响。而秦、汉时期在文化方面的专制,显然使文化领域呈现出“万马齐喑”之态,因此钳制了文明的进一步推进与发展。当代中国在牢牢把握社会主旋律的前提下,鼓励健康、积极文化的发展,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无论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还是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都彰显了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的崭新面貌,而中华文明也必将被赋予更加充实的内涵。
当然,中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各种外来因素的阻碍,其中以西方文化尤为明显。在明清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也是那时,中国涌现出许多有识之士,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真正能够开眼看世界,其过程是漫长、黑暗的。在文化遭受质疑和打击时,中华文明也是饱受列强的摧残,因为文化和文明是两个紧密相关的联系体。而今天,中国仍然面对着西方文化的侵略,更为复杂、隐匿,也更为强劲,但是中国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长的文明历程为武器,在砥砺中不断发展,创造出这个时代中国新的文化具体内涵,为中华文明添上新的色彩。
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文明是共同的文化情怀。中华文化发展至今,其具体内涵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但是其本质和核心始终如一。每个国家所独有的文化,是每个人情不自禁的文化感慨。亦如中国的海外侨胞在中秋赏月时内心响起的共鸣和《战狼》电影在社会得到的激烈反响,都是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结外化的表现,也是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的中华文明所引。
于个人而言,文明是对文化的自信与敬畏。无论是通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博学之才,还是尚未能识字之人,都可以在各自的生活和实践中获得充实的文化自信感。或其所倾向的文明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写照,乃是感情抒发之至,则都体现了自信之感。当今社会,中国人并不缺乏自信,倒是少了点敬畏。传统节日被淡化,除去不可避免的商业因素,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重要诱因,过分崇拜洋节而忽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似乎是数典忘祖的做法。而国产电影也是一直遭受着“大片”的挑衅与压制,而此类做法却极易使中国陷入文化的泥潭。于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我反省与监督,面对灿烂的中国文化盛宴,我们享用它,也要对它负责。这样文明才得以在个人的身上彰显出来,其由心而生、有感而发。
文明放于心中,养精华蓄锐气;文化寓于形中,韬文略强中华!
作者:马胡浙
学校:安吉高级中学
班级:高二(8)班
指导老师:林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