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级第2题号】+石魄+潘江丽
石魄
潘江丽 龙游中学 高一九班 指导老师:李庆华
煮一壶香茗,在热气腾腾的白茶上缀上几瓣苦兰,茶味与兰香交枕相叠,这屋里就溢满了某股奇特的淡香,丝丝沁心。我的爷爷挨着窗静坐在竹制的靠椅上,望窗外清风拂过长青叶,而竹节有声,“中国是枚石子,也别说像过金子了.....”爷爷叨着,瞌了眼,又吸了一口白茶,我凑过去摇着竹椅,咔吱作响,并不时摇着爷爷的手肘,眯着眼问道:“那金子是什么,如今盛行的美国吗?”
爷爷的父亲曾作为一名为人民谋幸福和安逸的官卒,既是历过人民诉苦和埋怨的风霜苦雨,又是在战场上抛过头颅洒过热血的人,纵使不为人知地离开人间阛阓烟火,唯有一方草木为他存留过血的足迹,但他那份卫国豪情,碧血丹心却与世长存了。年少无父,铸成爷爷冰冷的童年,他的童真早早地被埋葬在乱世中,那个如花的春光携着他最亲的人消失在了双眸里,也许,在他看来,中国与坚硬的顽石一般无二,在这个国度,捍卫不了安定和序的社会。我时常缠着爷爷,就像童年时枪林弹雨的阴影时常困扰着爷爷的心一样,不爱国的人一定是灵魂缺失的人,祖国孕育一方灵土,保佑着地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可我的爷爷,谈及中国,嘴上便离不开“石头”二字。
那日,风朗气清,爷爷河边回来,颈上跨着一条白巾,额下也显出细密如粉的汗渍,他满了两桶水,呼我过去看他写字。他说,古有边塞将军,戍守疆土,也学文人摆笔弄墨,一首首颂国豪诗便顺着千百年的流水滚滚,传至今日。说着,平铺的纸上落下“石”字,笔力遒劲,我不明白爷爷究竟是怨国还是爱国,还是在对那些持墨将军冷嘲热讽,但他是个习墨爱墨的人,床头一首《满江红》也是被他搁置了几十年,他钟情于传统,或许骨子里仍存有爱国情操吧。
笔下一连生出三个“石”字,他说第一个“石”字最大,最后一个最硬,但对于一旁观望的我来说,只是同往日如出一辙的笔迹,如出一辙的字。他问我:“你觉得现在的生活美吗?”比起近代炮火横生,战火纷飞,的确美太多了,但他却摇了摇头,指着最后一字,“最后的‘石’断墨了,看似粗糙,好比近代的中国,是最美的时刻啊,还真是,人民鼎立......”他望向西边一角的蓝天,思绪远飞,露出皓洁的牙齿。我挠了挠头,蹙眉道:“你难道不是很恨那个年代吗?”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秦皇辟世,又民事纷扰,有岳飞战马,有乡民失所。爷爷的表情突然凌厉了,他没有马上回答我,一阵寂静让我毛骨战栗,心有余悸,须臾间他又不紧不慢,神情舒展,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推出候底最深沉的声调:“谁会喜欢乱世呢?但谁都得生活着,古有金戈皇命,铁将护国,而现在时代覆地,四通八达。但在20世纪的那个年代啊,是个人群鼎立,众志成城的时候,哪里来的皇命,又有哪里来的纸上规章?”
中国是块石头,它从来不是金子,是因为它不屑于金子的荣华富贵,它没有金枝玉叶般的躯体,中国有着黑赭色的脸,那是施地工人筑起高楼所经历的风雨,他们的施工,不是为了利己,而是为了建设祖国,哪怕失足断了手脚,受了非常严重的工伤,那颗为国为民的心却从未停息;中国顶着圆润硬实的躯干,那是各方社会各路人士共同凝聚起来的力量,正因团结一致才造就了能分散外力的圆的质地;中国有着不虚金子的质量,这才是沉甸甸的十几亿人汇滴成海的爱国之心啊!
原来我的爷爷心里有一颗博大的心,他的心包罗着祖国,祖国也包罗着他的心。古往今来,谁都不是金子,包括现实实力强悍的美国,而中国更像一块石头,更体现着石破天宇的魄力!而这块石头最原始自然,纯粹美丽。我的爷爷,童年被那个在风雨中虚弱的中国所埋葬,但他却认为那时的国家,既是大口喘气,虚堪不已,也是最美的国家,像湿润石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只因骨子里,那所有人,都通发着的“爱国”情怀。
手持一壶香茗,苦兰香四溢。我终于明白眼前嘴里念着“石头”的白发老人,原来一直没有战火阴影萦绕,他一直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