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一题】我们身边的“龙文化”石哲瑛
龙,是中华民族的代名词。中国龙有着久远的历史,甚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从未间断过。如今,“龙的传人”已经成为流传在中国人当中最有亲和力和号召力的字眼。龙文化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现今,龙的形象还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宗教、绘画、雕塑、服饰、剪纸、瓷器等各种领域,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在春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中国许多地方也存在着舞龙等传统形式来庆祝节日。
古时候,龙是皇帝的象征,是真命天子的象征。龙象征着权力、尊荣与高贵。唯有皇帝才能有此殊荣,天子的龙袍、九龙杯、九龙壁等都带有龙的传奇色彩。早期的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自然之中生活,还并未具有支配自然力,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对神秘的充满未知的自然充满幻想,崇拜自然界中更强大的力量。因此,上天入地、威力无边、无所不能的龙这一超自然的形象便成了人们的信仰。
由最初的图腾崇拜,到如今成为龙的传人。我们的信仰在精神信仰方面不断深入。
龙作为一种中国人喜爱的形象,经历了数千年而不衰,并被不断赋予吉祥、和谐、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精神含义。中华民族不断在精神上寻求极致。拥有高贵的人格品质与难能可贵的精神的“龙的传人”层出不穷。中华民族涌现出一种向上的盎然的生机,朝气蓬勃。
不谈过往,仅仅是当下,我们已不辱使命地不断振兴中华。最近,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充分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历经八年建设、工程投资逾千亿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它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且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座新地标,是一张“国家新名片”。港珠澳大桥还是力学、化学、桥梁建造工艺的经典之作。大桥建设期间,一度汇聚了数以万计的施工者,来自天南海北、不同企业的工程师和工人高效组织动员起来,共同来完成这项“超级工程”。
没有任何技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世人都纷纷扬言,中国人完成不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我们不予以反驳,我们用自己的实力给世人一个响亮的巴掌。总设计师林鸣曾为了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技术在外国人里受到冷眼与嘲讽,他将此化为前进的动力。两年里在工作室里与工作团体没日没夜地不断在建立假设后推翻假设。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港珠澳大桥最后的接头破了世界两个纪录。其他国家以同样的技术完成最后的接头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而我们仅仅用了短短一天的时间。对接误差仅仅是2.6毫米的。中国上下都沸腾了,我们骄傲!我们自豪!这是中国工程师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向世界宣告了,是中国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中华民族以龙这一形象作为动力与目标,不断奋进向上。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赋予了龙这些无可比拟的精神品质!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