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老店(胡逸凡)
老店
至今无法忘记的,或许是那小巷拐角的老店。
我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屏幕里一排排闪过的黑色宋体字,忽觉有一阵刺痛揉进心里,伴随着一片虚无浮在脑海。
我,有多久没写过字了?
老店,现在还好吗?
记得那天,天上撒着点点雨粉,刚下学的我如常走进小巷。走着走着,只听见拐角处有一阵声音,在雨中有些模糊。
“喂,请问你是叫徐前川吗?”女孩从房里出来,透过窗户里的微光,我得以看清她的面貌。
“是的。”我淡淡地说道。
“给你,这是你的笔记本?”女孩伸手递过本子,米白色的衫衣被暖色的灯光笼罩。
“谢谢。”我伸手接过本子,手还有些微抖。
我翻了翻本子,发现完好,只是扉页多了一张微黄色的纸,显得突兀。
“这是你的吧。”我将纸片递了过去。
“不是的,这是我爷爷写的,他说你会明白的。”女孩说罢便转身回去,以致我来不及多问,只得将字条夹回扉页。
我透过门隙,隐约见得一位银发老人伏桌而坐,手上磨着些什么,动作娴熟,却有些费力。
字条上写的什么,我已不太记得。但模糊中,存留下的记忆好像只有那刚劲有力的正楷散发的淡淡墨香。
真正进老店,是在毕业前夕。
那年夏天,一张张爬满印刷字体的试卷让我觉得有些恶心。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仿佛是在躁动。我跑出家门,在巷间撒野,想象自己是电影主角,用这种方式来发泄郁积许久的情绪。
可这,好像没用。
跑着跑着,我又到了那个拐角,又看见了那家路过无数次却因忙碌未曾进入的老店。我试着迈开步伐,靠近这家神秘的老店。
店牌是木制的,虽然落上了灰,但“笔墨春秋”四字却十分清晰,大概是得益于岁月的仁慈。推开门,没有小卖部的招财猫讨人欢喜,只有一张不算太大的木桌和桌上一幅尚未完笔的字画。
“唉,你终于来了!”女孩说道,手里还不停操忙着。
“嗯,我来看看。”我说。
“小琳,是那个小子就让他进来吧。”声音从内屋传来,有些沉郁。
门上雕刻着的道道花纹,我认不得是什么。后来才知道花纹都是清朝艺人所刻,而“笔墨春秋”是历经风雨与变迁代代传下来的。
我渐渐靠近,透过窗纱我又看见了那位老人。内屋里只有一位身着白衫的白发老人,捋着胡须,欣赏着墙上的书画。
“小子,进来看看。”老人说道。
我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发现里面没有灯,所有的光亮都从左边的窗户进来,不知是为了什么。
“你的字写的不错,以前练过?”老人说的有些严肃,让我不太自然。
“没有,只是喜欢。”我答道。
“好啊,喜欢,不容易啊。”老人转过身来,露出了那般慈祥的笑容。而我也终于看见了他的面貌,老人头顶已经爬满了银丝,胡子也有些许斑白,眼角的皱痕很深,像是在诉说些什么。
“喜欢,那以后就经常过来,我教你写。”老人说道。
我坐在一旁,看着老人在纸上写下的每个字,都那样迷人醒目恰到好处。不过,收笔时总带些颤抖。钻进来的日光照在老人的脸庞,白色的胡须在微光中若隐若现。
走出老店,我长舒一口气,有些东西好似留在了老店,或许留在了雨里。
毕业后的那个假期,我时常去老店。而每一次去,老人都让我从最简单的磨墨做起,一磨就是一上午,绝不停息。不耐烦显然会有,但每次看到老人磨墨时的耐心,我也只好乖乖磨墨,不敢多言。
假期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外地工作,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而我也像一只无头苍蝇般到处碰壁,找不到目标。
这些年,我也常常给小琳打电话。每次通话,谈到别的话题都聊的很开,可一谈到师傅,她就有些支支吾吾。小琳好像对我有些隐瞒。
“小琳,我师傅到底怎么了?”我带有几分责怪。
“哥,没事的。”小琳说着,竟带些哭腔。
“你别说了,我回去一趟。”我不太善于言表。
搭着5小时的火车,我再次回到了那条熟悉又陌生的小巷。而老店依旧冷清,只是周围多了几家复印店,机器运作的声音在空气里弥漫开来。
“我回来了。”我推门而进,竟有种归属感。
“哥,你先坐,我去给你拿点吃的。”小琳招呼过我之后,端了些油饼上来。
“师傅呢,还在书房吗?”我问道,习惯性地探了探头。
“嗯,爷爷这两天气色挺好的。”小琳说。
我轻轻地碰开书房门,淡淡墨香扑鼻而来让我陶醉。书房还是那般小,只是墙壁上的字画多了几幅,边上那幅好像是我的。
“师傅,我回来了。”我说道。
老人没有回答,只是嘴唇上下波动,像是在嘀咕些什么,而眼神片刻不离桌上那幅字画。
我渐渐靠近,终于看清了那幅字画。这是1年前,我因公事繁忙匆匆离开时未完成的那幅字画。
此刻,我终于明白了老人是在寻些什么。我拿起毛笔,轻轻沾了沾墨汁,写下了最后两个字:初心。
老人仿佛看在眼中,泪水早已滴落在米白色的长衫上,淡化在空气里。看着桌上纸上娴熟有力的正楷,老人已然寻到了。
我坐在办公室,突然想起些什么。我翻开柜子:取出了落满灰的墨块,毛笔和泛黄的宣纸。
我轻轻地吹去了墨块上的尘埃,开始了那份久违的反复。
我,似乎也寻到了。
作者姓名:胡逸凡
学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8班
联系电话:15739106696
指导老师:谢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