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初中组第一题】龙之传承(徐朝燕)

作者:徐朝燕 投稿时间:2018-11-10 12:15:58

龙之传承 

    龙这个既陌生而又熟系的民称,是中华名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传说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在许多古书中有许多关于龙的记载,说文解字中记载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神圣的。如今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地方,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地方,多姿多彩。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龙歌曲,龙书法等等。在每个历史时期,龙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其中确实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历史上宗教性的对龙的崇拜也各不相同如对龙王祭巳,求雨等等。 

    从数千年前无信史可考的文化时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战国先秦,关于龙形象的器皿,纹饰一向奇出不穷,有翼,有角,更有良渚文化的兽身龙,查海遗址的蛇形龙,其形象也多有不同,故有学者以为,龙的起源,源头纵多。

    龙文化长久不衰,与古代中国人民的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创新驱动发展,让中华民族不断繁荣昌盛,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换创新。

    龙舟是龙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会举行隆重的龙舟赛,要知道想要完成这个比赛是相当不易的,这需要每个队员的分工合作和凝聚力,只有动作一致,才不会使龙舟翻倒,曾经我看到《奔跑吧,兄弟》这档节目的其中一期,就是挑战龙舟赛,他们在上龙舟之前,就要准备许多工作,光一个动作就反复练习了许多遍,虽然在这过程中并不容易,但是他们还是做到了,从这个事情中看出,龙精神就包括着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的毅力和勇气,中华儿女的众志成城和团结一心。

    龙文化在历史不断演变中,吸收优秀品质,不断进取,龙精神告诉我们要独立,要创新,要包容,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其实在古代也有着关于龙的许多故事,如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一位很出名的画家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的时间完成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观看,他们都称赞张僧繇有画的好,但他们走近一看,美中不足的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劝他把龙的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睛并不难,但是龙点上眼睛之后就会破壁飞走。”大家听后纷纷不信,认为他说的十分荒唐,日子久了,每个人都认为他在说谎。张僧繇被逼无奈,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他为了给庙中留下两条龙,他答应给另外两条龙点上眼睛。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的给龙点上了眼睛。就在他给第二条龙点上眼睛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到两条被点睛的龙。挣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的腾飞到天空中去过了一会儿,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再看看墙上剩下的两条龙,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已经飞得不知去向。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龙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要知道什么是龙精神,我们也要学习龙精神,这也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姓名:徐朝燕

                                       学校:青田县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石帆校区

                                       班级:901

                                      指导教师:潘春光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