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二题】让历史与现代相接(李菁)
让历史与现代相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他却是个年轻人,也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这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却在不断凝结,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现如今,已是21世纪,我们有了当代的文化,有了当代的科学技术。过去的,已成为历史,怎么让现代与古代相接触,怎么以21世纪的视角去了解历史,怎么才能正确地普及传统文化?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和本质固然是最重要的,可是,枯燥无味的史记和古代文学作品,固然不能引起21世纪青年对历史的兴趣,那么,稍有些合理的改动,以21世纪最流行的方式向大众宣传,这样的改动究竟是不是好事呢?
我认为,这样的改动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凡事都得有个度,不合理的过度改动必然得及时制止。就拿古装剧与历史出入太大来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会在闲暇时“追剧”。而若该剧与历史有大出入,那么看过这部剧的人就会认识到一段假的古代中国历史,观看者并不都是资深的历史家,他们没有读过过多难懂的历史书籍,往往会相信剧中所讲述的简单又易懂的历史线,自然就会误解历史。这样的电视剧对历史来说是一种不尊重,而对于观看者来说就是一种“欺骗”。近日,十分火热的《延禧攻略》就与历史十分符合,它的大火也向我们、向所有导演证实了,尊重历史,与历史符合,才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符合历史,才是收视率最重要的影响。
这段时间,央视就推出了许多关于历史,关于文化的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就是其中的一档年轻节目。一件国宝重器,一位嘉宾演绎讲述,一段它的前世今生,一种创新的表达。以演员的演绎,让国宝“活”了起来,这档节目中,就有一些合理的改动。就拿各种釉彩大瓶的一段场景剧来说,它就以21世纪的视角,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这瓷瓶的内涵。“你要做这么个瓶子,你家里人知道吗?”王羲之的这番话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注意。随后,乾隆之父雍正又好一句“大清的颜面何存?”为这国宝平添了一份喜感。而对于先贤们的质疑,乾隆则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的观念坚持自己,完美收尾。这档节目既尊重了历史,又渲染了搞笑的气氛,自然能很好地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
除了这些文化类的节目,博物馆的周边商品也深受大众的喜爱。本子,笔袋,折扇……把现代文化与古代历史相结合,这是将文化融入进了生活,让历史一点点地出现在生活中,也让大众从生活中爱上历史文化。把古代别在头上的镀金点翠鸟布摇,做成一个典雅的书签;以《花卉图》为蓝本,呈现十二种花卉,设计出古朴的手账本……让古代进入现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普及方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必然是要不断传承下去,这传承的方式有千万种,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与现实相接,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在未来,一直成为我们心中的骄傲!
李菁 杭州外国语学校 初一(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