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一题】倾城之恋 俞锦景
倾城之恋
俞锦景
那是一个从江南的烟雨中飘来的梦。
暮春的烟雨在青黑的瓦片上跳跃,于青山绿水之中将一座座黛瓦灰墙的民居朦胧得影影绰绰。一个身着旗袍的女子,绾三千青丝,撑一把纸伞,从幽远的小巷的另一头缓缓而来,袅袅婷婷,演绎着独属于江南的温情。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望美人兮天一方”吗?
可在我眼中,那旗袍才是这点睛之笔。柔软的丝缎,精致的盘扣,恰到好处的修饰,压边的衣领配上女子姣好而恬静的笑靥,只一低头的温柔就可以倾城。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爱上的旗袍,大约是从张爱玲的《小团圆》开始的。“象牙色薄绸印着黑凤凰,夹杂着暗紫羽毛”。读着她笔下冷艳香凝的文字,倏忽之间,那旗袍的模样便裹挟着慵懒典雅之态映上眼帘。张爱玲笔下穿着旗袍的女子没有一个是不精致优雅的,旗袍的流光溢彩被毫不吝啬地铺展在这一个个女子身上,舒缓有致地浮现在世人眼前。
我也曾想过,不只一次想过,我也要穿这般朴素优雅的旗袍,走在江南朦胧的烟雨之中,撑着油纸伞,踏着青石板,将落下的雨丝化为绕指的柔情,温婉的气韵。我会静立于古楼窗前,看千万雨丝朦胧整座城市的脸庞,看万千银丝模糊山川的身姿,然后邀一友作伴,煮一杯香茗,落一子慢棋,赏一方雨景,真是极妙。
这般生活大抵是有瘾的。
张爱玲曾称“旗袍有瘾”,我是极为认同的。旗袍既有着皇室宫廷的典雅庸容,也有着云水禅心般的古朴素净。它是被春风摇动的璎珞,给人带来无限的从容与优雅;它是一蛊玲珑红豆,带着爱恋相思入骨;它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集万花之妖艳又带着遗世独立的傲然;它浑然摇曳成一角梅的清绝,只为一人遣怀,一人独守,一笑倾城。
我还记得当年旧上海的众多名媛。那时的上海十里洋场,连日光都显得黯然,车隆声都显得喑哑;可就是在那样的一个上海,众多名媛却依然割舍不下对旗袍的爱。她们舍弃更为精致闪亮的洋装,追求简单朴素的旗袍。她们愿意三五成群地约画旗袍样式,去布厂挑选自己钟爱的布料,取样订做。订做旗袍的一系列过程是繁琐复杂的。可她们却毫无怨言,甚至甘之如饴。我惊讶于她们的耐心,也爱极她们的耐心。他们对于旗袍的爱大抵是超过了海枯石烂,暮雪晨曦,候鸟变迁吧,我想。
曾在一处充满古香的庭院之中见到过一位老妇人,三千青丝虽已成银发,可她依然绾着发髻。她身着一件藕色碎花旗袍,迈步向我缓缓走来,路过一丛蔷薇花,花开得正艳,微风吹拂起花藤,粉嘟嘟的花瓣落在她旗袍上,藕色底料上带一抹嫣红,不见一丝违和,反而衬得她的旗袍更为高贵优雅。她向我微笑,从她的笑中我看到了一城的温柔。她的眼中,明暗涌动,一笑生花。美得令我心悸。
旗袍是不是可以抵挡时光的流蚀?使人的容颜不再受岁月镰刀的侵蚀?我不知道。但旗袍的儒雅与美是永远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退场的,它就像时光里的琥珀,凝结了流年岁月的繁华与苍凉,喧嚣与寂寥。它穿过漫长的历史长廊,将这些前尘旧事一一道给世人所知。我愿做它最忠诚的聆听者、守护者、拥戴者。
我只愿岁月静好,旗袍倾城。
作者姓名:俞锦景
学校:浙江省新昌澄潭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6班
指导老师:钱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