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龙之传承(丁奕菲)
龙之传承
丁奕菲
有一神异动物,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其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其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此便为龙。
关于龙他几乎贯穿于我们中华上下的几千年中。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开始,再到皇帝的象征,人民祈福的对象,最后成为一群黄皮肤人民的标志。而关于龙又有哪些文化传承呢?让我们穿越古今来看看吧。
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秦将白起占领楚国都城。
在汨罗江旁,屈原回望楚都,雷电在高歌,风雨在咆哮。屈原在这里用自己的死亡向楚王做最后一次沉痛的上表。可仍然未挽回君王迷失的灵魂。可人民没有忘记他,所以出现了粽子,唱响了龙舟。
公元2018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华人民划动龙舟。
龙舟上的战鼓声声敲响,船员们做好准备,蓄势待发,严阵以待。随着一声令下,船员们划动手中的浆,齐心协力。浆拍出一阵阵白色的浪花,一艘艘龙舟乘风破浪,向前疾驰,如箭一样向前方冲去。周围的观众们发出阵阵欢呼。50米,40米,30米,20米,10米。龙舟带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向终点奔去。
几千年来,国家进步了,曾经的战乱沉痛变成了现在的国泰民安。但我们仍旧继承了原先的传统,团结的精神。
公元前3年,西汉末年,皇室败落,战乱将起。
恰逢天几月未落一滴雨。农民的“命根子”——庄稼因缺水而死。人民家中均未有存粮,眼看即将饿殍遍地,尸横遍野。便有了祈雨仪式——人们都身着彩衣,舞起各色各样的巨龙,渴盼着降水。
公元2018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化苏庄村民舞起草龙。
铜锣敲响,唢呐吹起,篝火点燃,一年一度的舞龙又要开始了。一身黄衣的人们在紫罗兰色的天空下,明亮的篝火旁舞起了精致的草龙。四周一片欢声笑语。舞龙者在夜色中奔跑跳跃,巨龙蜿蜒盘旋,左耸右突,时急时缓,划出一道道美丽的金黄色弧线。五彩斑斓的烟花被送上天空,炸开了美丽的花朵。十几个大汉在烟雾里穿行,巨龙好似在腾云驾雾。旁边锣鼓鞭炮齐鸣,响声震天。人们在喧闹的场景下,表达着对彼此的祝福。
几千年来,科技进步了,曾经的祈雨仪式也变成了节日的盛典。但不变的是人们对文化的传承与对未来的期望。
不管是五月五的赛龙舟,八月十五的舞草龙,还是二月二龙抬头的龙须面,其中都有龙的踪迹。而这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习俗更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独特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其独特的意义。
最后赋诗一首赠与美丽的传统文化,赠与如巨龙般腾飞的中国
华夏五千龙腾飞,民俗文化代代传。
蛟龙惊鸿闯九州,万锦河山壮气回。
巨龙初于东方醒,天下与谁共争锋。
意气风发中国龙,星轮日月向前开。
作者姓名:丁奕菲
学校:浙江省开化县崇化中学
年级:初二
班级:5班
指导老师:李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