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2题】文化与文明(郑李壮)
文化与文明
一群人在地球上的某处从事生产生活,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便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经过组织的、有教养的一群人所形成的,同一地区的人因为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似,往往会形成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方式经过系统化的整合,形成一套周密而又合适的模式,然后这个模式便被推广,使未经组织过、没有教养的另一群人也变得有组织、有教养,如此以往,当这个模式较为完善的时候,也是它广泛传播的时候,就被称为“文化”。
而所谓“文明”,就是许许多多这样的“文化”的集合。如果说“文化”是一条条约定俗成的规矩,那么“文明”就是一整套约定俗成的“法律”。正如法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文明”与“文明”之间也有界限。这就使得不同的“文明”相互区别,又相互交流。一个文明的文化被另一个文明所吸收,加以改造,就成为了新的文化。只要文明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这种交流就不会断绝,于是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文化,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
那么,如果两个文明之间没有差别,文化没有被相互借鉴,文明是否会停止进步呢?不一定。首先,两个文明之间不可能会没有差别,因为它们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大不相同,差别就是在不断比较中发现的。其次,一个文明有一定的自我完善能力,有如清王朝在闭关锁国之时仍能做到国力强盛。但是,如果一个文明长时间与其他文明隔绝,这个文明是一定会停滞甚至倒退的,清王朝最终的结局便是如此。当一个文明自我完善的步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时,它是一定会被时间所淘汰的。所以,文明想要发展,必须要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闭门造车”是不可能成功的。
然而,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文明之间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和谐交流,文明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当今世界的文明冲突已不再少数,大国之间的博弈、教派之间的纷争使文明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一个文明与另一个文明产生冲突,原因无非是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不合,抑或是他人的行为与自己的设想不合。高度发达的文明总是会依仗自己的强大来使其他人闭嘴,但结果往往是引起更多的争吵,招来更多的“友敌”。既然文明之间不可能没有差异,那也就不可能没有矛盾。但如果一个文明能够包容另一个文明,或者说,至少包容这个文明的其中一部分文化,也许就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包容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常说“入乡随俗”,实际上就是对其他文化的一种包容与理解。我们必须抛开偏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审视文明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文明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是因为文化是多元的,因此,文明也是多元的。数量越大,文明之间的差异也越多。能包容这众多的差异便能够发展,不能包容便造成了冲突。要调和这种多元文化之间的矛盾,就要在包容中寻求合作。文化之间、文明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极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文化的多元也就意味着可以集思广益,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助力文明的进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多元的文化,这个世界才会这样及纷繁复杂,又多姿多彩。
因此,在交流中发展,在包容中合作,是文明进步所必需的。促进国际理解,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定是当前世界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不是经济全球化与孤立主义、多边贸易和单边贸易的较量,而是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这也不是“趋同”,而是“求同存异”。文化与文明在不同地方生而不同,正是这些不同,组成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作者姓名:郑李壮
学校: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3班
指导老师:刘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