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2题】与文明同行 余星蜜
与文明同行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常言说,“人美看道德,花美看颜色。”道德与文明挂钩,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文明之人。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品德高尚的人也有不少,且真正将文明印在心中却很少。“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子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么?”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前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交给我。”曾子尚且知道尊敬老师是学习知识的第一步,可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并不关注这一点“小”行为。
殊不知这些小行为也会变成坏习惯,在公交车上经常有人会为自己的东西占一个座位,可在人多时一些需要坐着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而占座的人优雅从容。在公交车上,不论座位空不空,都不能占座,这是不文明的。倘若换成你是需要座位的人却没有座位,想必你一定会懊恼至极吧。在生活里还有许多类似的小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只有去关注,去行动这些是,那就是做文明人的第一步。
做文明之人并不是针对自己,越是地位高的人越注重文明。世人不仅敬佩周恩来先生的高尚情操、献身精神、精神智慧和学识渊博外还十分仰慕他的迷人风采。他仪表整洁、举止文明,态度优雅。他身为国家总理,总是谦恭有礼,服务员给他端茶时,他会起身双手接过去,并点头微笑表示感谢;外出视察时,每到一处他总要和警卫、服务员、厨师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在公共场合时他总是模范地遵守一切公共秩序,就连外国记者也赞美他:“但凡见到他的人,都认为周恩来先生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
可见,文明可以得到他人敬佩,也能升华自己。在两千年前的世界上,人类都是残暴冷酷如野兽般,可渐渐地因有了文明,人类进步起来,社会也进步起来。文明也能带动社会发展。
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慢慢地将文明抛之脑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雾霾城市,污水排放等等,只因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遗忘了文明,给了世界重重一拳,让大地母亲变得沧桑起来。文明不只给人类带来好处也该给自然带来好处。
文明并不是口头语,而是一种精神、信念,只有心中有它,文明才能促使我们变成高尚宽容的人,文明就能让国家强盛起来。文明改变人,人改变坏境,环境改变人。成为文明之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的人
作者姓名:余星蜜 学校:天台县第二职技校
班级:16营销(1)班 指导老师:陈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