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珍藏 叶羡
珍藏
辗转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或许“真龙天子”四字会在你脑中徘徊不去。那么在中国,令人唏嘘不已的“真龙天子”留下的文化遗迹当属“夏宫”——圆明园了。
记得上课时语文老师特地给我们放了一段关于圆明园的纪录片。虽说里面的胜景都是后人模拟的,但它当年的美丽必然是有过之而不及的。跟随镜头,从一幅描绘圆明园的画卷慢慢进入园内,它在我眼中一点点完善,散发出别样的魅力。我仿佛漫步园内,在北远山村感受着别样的田园风光,惊叹于大水法的摄人气势。我无法用言语描绘出它的倩影,在这里也只能借用前人的话: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想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上下数千年,“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以及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圆明园,作为我国龙文化的一个载体,源于民族的智慧,历史丰盈的蓬勃血脉。内含着民族特有着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体现。
如今的圆明园中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我们的无限畅想。历史不会回头,他就这样静静的躺在那里,在流沙中慢慢被腐蚀,不复曾经的辉煌。这都源于清政府的无能,闭关锁国使我们的民族衰微至此,保护不了这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一切。而如今的祖国,六十年漫漫改革路,多少感人的华章,多少美妙的旋律,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一件事——祖国已经重新强大!有能力保护这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一切!
回首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能人用生命传承着“龙”的精神:大禹治洪水,安天下,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忧愤满腔,投身汨罗江;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撒热血。而我们作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就应该学习这样的姿态去保护、去传承我们身边如同圆明园一样不可复制、不可代替的珍贵的龙文化。
它就在我们身边,不必刻意去寻找,只需匆匆一看,略略一翻,你就会发现它的存在。如同妈妈缀扣的针线,穿透了我们的心胸,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保护好它,传承好它,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不再让圆明园的历史重演,让这龙文化永远留在我们身边,成为中华人民永远的珍藏!
叶羡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第三中学
八(13)班
指导教师: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