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茶禅一味(黄晨景)
茶禅一味
沏一杯清茶,看沸水倾泄间紧皱的茶叶缓缓舒张,抬上水面,在花白水泡间翻腾,恍然间丝丝沁人幽香伴缕缕白雾悠然飘出。无限舒展过后的那一枚枚精致小巧的茶叶,却又只是浮上水面伸个懒腰、活动了筋骨后便蓦地兀自沉了下去,跌落杯底,悄无声息。留下了弥散在空中的茶香。
茶不贵,仅仅是叶片泡水却散发出馥郁清香,早在西晋,人们就开始饮茶。推至隋唐鼎盛之时,将茶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同时,天朝之下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起的庙宇演化出“茶禅一味”的至高道德境界。从此“静虑”与“修心”的“禅”之韵味即为绵亘的茶之道覆上一层崭新的色彩。
华夏文明千年的血液汇入了现代,古朴典雅的亭台轩榭成了茶馆的必备环境。走进了暗色的红漆大木门,坐上雅座,纸窗外隐隐约约的斑驳光影,衬上精致镶边过的窗棂,透出幽寂之感层层叠叠的竹林壁画,似乎就有微不可闻的潺潺细水声涓然流出,走进茶馆就像走近了千年前隐居者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闲适生活。常常在这里驻足的人们,携了笔记本和文件,寻灯红酒绿的世界之中一丝透风的空隙,一抹甘泉的清凉,深陷其中,只为思绪的一刻清闲兼内心的一次升华。这样的茶馆不少,这样的人也不少,像清茶一般透亮,隐匿于都市生活的闲暇角落之中,看不清,却无处不在。
此为人之静虑。
我喜茶。也不知哪里来的如见故人般的亲切之感,每每家中添了新茶,总要小小激动一番,不为那精致的包装,只是那盖过木香的干茶香,便足以让我神魂颠倒。我的书桌无论再怎么杂乱总是留出一角的空隙,那是给茶的。挑灯夜读的晚上,提笔写字总是枯燥的,当那一角被填满,当茶香弥漫,仿佛像一双似曾相识的大手,抚平了我的不安,我的焦躁,也抚平了我眉上的结。它渺远的声音飘得太久,仿佛风一吹就散了,我却仍然能从其中听出它的坚定,坚定地引导我的心走向坦诚与宁静,再次下笔时,便行云流水般顺畅了。
此为我之静虑。
如若有亲朋好友到访,你会准备点什么?瓜子,还有茶。这似乎是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客从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客,有好茶具,还缺不了好茶。总是在半个小瓷碗的茶水中,我们和客人交谈甚欢,缥缈的茶香总让客人们在半梦半醒间忆起漫漫茶道承载的千年文化。轻抿一口茶,大家相视而笑,洽谈甚欢——从“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的闲情逸致到“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理想生活,何不让人为之心动?
此为人之修心。
渐入冬季的现在,娴静的午后,微暖的阳光洒在窗台上,茶香萦绕。关紧了门窗,搬来一把藤椅,把自己蜷进柔软的靠枕中,读一本书,再添上这最后浓墨重彩的一杯茶和充盈了的沁人心脾的茶香,可以就这样消磨掉整整一个下午的时光。
我常读着书,便被浓郁的茶香吸引了去,直盯着那味道的源头出了神。我看见——老舍所心系的北平的香片茶。在动荡的年代,游子身离却故乡,心却情系北平,他们的梦中,也有着这样一杯茶,杯中的白气袅袅直上,牵动了嗅觉神经,也牵动了他们如海般深沉汹涌着的爱意。我还看见——老北京的胡同巷子里还有如火如荼拉车赚钱的车夫,在酣畅淋漓地劳作了一整天之后,被绵软的脚指引他们进入茶馆。人影幢幢的狭窄房间里,是有着人间最浓重的烟火味的地方,如丝如缕的茶香游走在他们身边,洗了烦恼,消了忧愁,终是使这里的人们也都咧了嘴。回过神来,那一杯完好的茶,端正了摆在我眼前,浮于水面的茶叶,尚才泡开,欢笑着,雀跃着,有着浓郁的清香;沉于杯底的茶叶,沉默着,叹息着,有着沉淀千年的茶味;之中悬浮了翻飞的小颗粒——被清水卷携着的,是时清时浊的世间。
此为我之修心。
沏一壶好茶,品淡雅茶香,悟茶禅一味。
学校班级:舟山市田家炳中学高一(8)班
作者:黄晨景
指导老师:吴淑华